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四时期】搜索到相关结果 78 条
-
试论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体
-
作者:
刘慧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女作家群体
五四时期
-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一批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具有较高学历的女青年走上了文学之路,形成了女作家群体。她们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以追求爱情自由为创作的主题,其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自传体特色及强烈的女性个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主体意识,反映了近代女性从幼稚到成熟的心理历程,不但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女性文学的扩张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
五四时期男性知识分子社群之女性想象的时差:从《新青年》到《文社月刊》
-
作者:
曾阳晴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文社月刊》
时差
五四时期
女性想象
-
描述:
清末民初,中国已经开始大量的性别论述,发言的主体也不仅止于男性,女性在此论述空间开始展开其发言权。早期的女学思想可以《饮冰室文集》里的论述为代表,倡导透过对女性的教育(所谓的"女学"),一方面养成贤妻、良母;另一方面使女性经济独立,从而建立幸福家庭,造就富强国家。《新青年》同样也注意这一方面的议题,不仅设立一个"女子问题"的专栏,且由女性执笔论述,上个世纪20年代基督教的重要出版物《文社月刊》,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性别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与未来发展的建构提出他们的构想,透露出当代的(男性)基督徒在书写中模
-
《莎乐美》的翻译与五四女性文学
-
作者:
陈婧
李思茗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莎乐美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
描述:
翻译的文化学派把翻译作品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的模式,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对源语言的过分关注,而突出了译本和目标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史上,五四时期为中国的现代性莫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各种译本从源文选择、翻译到接受都与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译者的目的、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基础上分析可见:《莎乐美》的翻译受到五四时期社会因素、译者意图及翻译的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翻译
-
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看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罗璐
项婕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觉
五四女作家
自我意识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
描述:
对于女性而言,人性的争取首先在于主体意识的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理的彻底否定,动摇着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根基,拉开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序幕。
-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白草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高加林
农村女性
鲁迅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
中篇小说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工具化
女性人物
-
描述:
弃妇子君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约有十三四个,其命运、遭际多不幸。这些人物,农村女性居多数,如祥林嫂、单四嫂子、华大妈与夏大妈、爱姑等,不是丧子,便是被休。知识分子女性仅有两位,其一为《幸福的家庭》(1924年)中的作家之妻,婚前笑迷迷,婚后眼睛
-
发现“娜拉”·再造“娜拉”·告别“娜拉”:评许慧琦《“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
-
作者:
胡悦晗
翟清菊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玩偶之家
女主角
娜拉
新女性形象
演变
五四知识分子
现代中国
五四时期
易卜生
-
描述:
易卜生经典剧作《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似乎无人不知。尽管在不断追求日新月异的当下该词似乎早已被锁进历史冷藏柜鲜有问津,但回溯百年前中国从近代步入现代的历史关口,"娜拉"一词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可谓天翻地覆。正如学者孟悦、戴锦
-
从子君到颂莲:从女性形象看五四到9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
-
作者:
刘希云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变迁
文学形象
知识者
精神追求
感召力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时代
-
描述: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有其历史的价值。一个时期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也会反映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五四时期,由于鲁迅作品的感召力,他笔下的子君无疑是那个时代娜拉
-
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世界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韦君宜
女性世界
新时期文学
女作家创作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青春之歌》
-
描述:
女性文学自五四时期兴起,至新时期中兴,直到90年代,其发展历程呈现出清晰的马鞍型脉络。女作家的创作视点亦随女性文学的兴衰强弱而变化,即从五四时期的描写“自我”到十七年的表现社会直至新时期以来的两个世界同时进入女作家的创作视野中。她们所塑造的一批批流光溢彩、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实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比之男性作家,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人性
东北沦陷时期
父权文化
戏剧创作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东北沦陷区
女性形象
剧作家
-
描述: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论冰心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创作
女性题材
民族性格
三十年代
女性命运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爱”
-
描述: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从她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那一天起,便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人注目。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允分显示出被解放了的女性的文学创造力。 在冰心的创作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如果说冰心前期创作确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话,那么从三十年代开始则一攻婉约初衷而变得苍劲朴茂了。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这种嬗变,这是冰心创作中,也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