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乡村女性的自我言说——论孙惠芬小说中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
作者: 张敏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孙惠芬   女性文学  
描述: 东北女作家孙惠芬近年来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创作势头,评论界对她的小说常从“乡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文章认为:其小说更多地体现了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对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突破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精英化倾向,关注新时代的乡村女性;打破男女对立思维,呼唤和谐相处的两性观念;亮出“做好女人”的旗帜,寻找维系生命力的永恒品质。而这些正是与愈来愈具有宽广胸怀和容纳能力的女性文学对话。
现实一种:商业化时代的乡村女性
作者: 石万鹏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商业化   女性文学  
描述: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瞥
作者: 蒋玲凤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乡村女性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   流变   都市女性  
描述: 乡村女性作为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遵从者,但是在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她们一步一步地从封建礼教中挣脱出来。然而,相比于同时期的都市女性,这群来自底层的女性身上显然少了些许自觉性,她们是逐步地"被解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从未有的复杂多元,进而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乡村女性已然是血肉丰满的形象。
“她”的自塑-论新世纪以来王安忆、方方、迟子建笔下的乡村女性
作者: 张敏   来源: 平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女性   王安忆   方方   女性文学   迟子建  
描述: 本文從20世紀女性文學的誤區入手,通過與男作家筆下的鄉村女性作比較,論述了新世紀以來王安憶、方方、遲子建三位女作家描寫鄉村女性的作品。她們同時對當代底層婦女“苦難”命運進行書寫,表現了鄉村女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性格、心靈及命運的嬗變。王安憶從存在主義的哲學層次,表現鄉村女性對自我命運選擇的自覺;方方從身體倫理學的角度,反映出鄉村女性反抗的自覺;而遲子建則從審美倫理學的角度,提升底層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現出底層婦女審美的自覺。由此論述這些作品對女性文學發展的意義。
乡村青年女性形象的升华和超越:铁凝小说《笨花》和《棉花垛》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刘用良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乡村女性   棉花   平原意象   生命激情   《笨花》  
描述: 《笨花》是铁凝新世纪的代表作。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与前期发表的《棉花垛》相比,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以棉花隐喻乡村青年女性的艺术表现模式上,都已实现全面超越。
陈应松小说女性形象分析:以《野猫湖》为例
作者: 张贺楠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乡村女性   女性意识   留守女   乡村世界   小说世界   形象分析   米兰·昆德拉   野猫   乡村生活  
描述: 陈应松在《钟山》2011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个中篇小说《野猫湖》,小说坚持了作家直面现实底层生活的文学立场,既写出了乡村世界痛苦艰辛的生存,也写出了乡村女性的爱欲本能与现实异化之间的永恒斗争。作家深入到乡村留守女性的内心,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追索出在波澜壮阔的乡村生
文学启蒙与性别困境——对十七年文学女性形象的背景分析
作者: 刘日红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启蒙   《百合花》   革命女性   乡村女性   十七年文学   背景分析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革命叙事   日常生活  
描述: 肇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十七年文学对女性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相对独异的时期,它一方面担负着某种“无性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则以众多的革命女性形象塑造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传统,使一种“新社会意识”真正走向广大农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在“革命”文化的背景上来考察“五四”启蒙主义与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启蒙的关系,因为当革命话语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启蒙信念时,反而使性别问题更见突出。一女性成为革命作家的叙述中心并不是从十七年文学开始的,它在40年代的战争文学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表露。钱理群在《“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一文中曾
从人格美学视角再读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
作者: 李有亮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人格   女性美   穿越性   葡萄   乡村女性   别尔嘉耶夫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小说   历史潮流  
描述: 一、个体人格:因阻断而穿越在关于严歌苓的众多评论中,有一位研究者的发见对本文颇具启示:"严歌苓并不试图去构建新的历史叙事,而是在人和历史的遭遇之中寻求一种对抗异化的穿越性的精神。"①依我看,这种"穿越性精神"的内在支撑,正是她们坚韧而弘豁的个体人格。概观严歌苓的创作,扶桑、小渔、小菲、王葡萄、多鹤、小环,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与无比强大的历史潮流、政治运动、人生苦难、自然灾祸的对抗中放射出这种"个体人格"的耀眼光辉,以及女性独有的生命美感。就个人之
《母系氏家》对现实主义的真实书写
作者: 傅书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间人物   新时期   母系   乡村女性   现实主义传统   赵树理   女性形象   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描述: 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几经流变,几番演化,在新时期经过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洗礼,与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同构"而得以弘扬,终于在今天,渐成大势,趋于主流,需要我们给予特殊的重视与研究。而李骏虎的《母系氏家》就是这一"大势"中的"弄潮儿"。尤为可喜的是,我们在李骏虎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代青年作家,继承新文学传统,汲取中西新知之后的成熟。在他笔下的男女主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
作者: 黄丹   黄英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平   生活   男权社会   悲悯情怀   乡村女性   传统女性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小说   情感困扰  
描述: 从2004年登上文坛以来,葛水平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定位,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生长于山西文学厚土上的葛水平,她的文字和这块土地有着相通的信息,那些经历过的往事和听到的故事,都成为了她写作的资源。这些资源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的潮流、时代的信息和生活的本质,由此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它和人们的命运、需要,甚至是期待交织在一起,其中有炽烈的情感,有冷静的思考,有实际的行动,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每一个文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决然不同却栩栩如生的形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