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伦与潘金莲的红颜命运:兼论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角色的政治身份
作者: 谢雪梅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海伦   偶像   物品   潘金莲  
描述: 海伦与潘金莲是中西方文学中的红颜角色。海伦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永恒的偶像,表征着古希腊民主政治传统的美学逻辑。潘金莲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消费的物品,表征着古代中国集权政治传统的美学效应。这样的对比可以引申思考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角色的政治身份,开展中西方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的新颖深度,拓展当下普泛的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研究视野,同时启示中西方文学政治阅读的别样路径。
关于五四时期女作家意识的探析
作者: 曾雪嘉   来源: 大众商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觉   作家意识   五四时期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在"五四"运动中诞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其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第一次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了中国文坛,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人格现象的文化诠释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女子教育   人格现象  
描述: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从人物结构设置看奥斯丁女性意识
作者: 谭雪霏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女主人公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劝导》   《爱玛》   心路历程   奥斯丁   结构设置   女性文学  
描述: 奥斯丁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用六部以描写女性婚姻为中心的小说形象再现了摄政王时期英国乡村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许多评论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女性文学特征,本文则试图从奥斯丁几部作品中所存在的一种相似的人物结构来分析这个女性作家深受时代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女性意识,揭示其思想中的变化与内在联系。在奥斯丁几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类似结构:女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相似的女性(不是外貌、家世的相近,关键是指个人理性、智力上的相似)与一位男性围绕婚姻选择形成一种人物关系。如《傲
对高校开设女性学素质课意义的认识
作者: 韦冬雪   来源: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质课   女性教育   高校  
描述: 高等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是新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呼唤 ,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某方面来说 ,女大学生是属于特殊群体。关心她们 ,帮助她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以性别视角分析自己 ,调整自己 ,消除困惑 ,对自身适应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人物结构设置看奥斯丁女性意识
作者: 潭雪霏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人物   英国   结构设置   角度分析   小说   女性   内在联系  
描述: 奥斯丁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用六部以描写女性婚姻为中心的小说形象再现了摄政王时期英国乡村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许多评论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女性文学特征.本文则试图从奥斯丁几部作品中所存在的一种相似的人物结构来分析这个女性作家深受时代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女性意识.揭示其思想中的变化与内在联系。
超越生死的永恒境界——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描述: 一般说来,凯特·肖邦的《觉醒》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觉醒》还是一部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书中,爱德娜的性与爱的分离、最后裸身投进大海与庄子的“心与形的分裂”、海德格尔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解构了生死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超越性别的写作——论施叔青香港时期的创作
作者: 陆雪琴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时期   超越   性别  
描述: 施叔青香港时期的创作体现了她超越性别局限的努力。从前期对女性个体、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人格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女性生活期间的社会乃至历史画卷的把握和图录 ,视角越来越宽广 ,创作意识越来越明确。从而将自己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境地 ,也将整个台港女性文学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小雪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巴尔加斯·略萨   女性形象  
描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当代文坛最具权威的拉美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结构的新颖见长,被许多评论家称为结构主义大师,2010年瑞典皇家文学院颁发给他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综观他长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淡去“中心”男性人物形象后,作品中剥落出的女性形象也颇为丰富,极具表现力和张力。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以及心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解读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细致入微地分析,试图探讨巴尔加斯·略萨的女性观和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郑雪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移民   严歌苓   女性  
描述: 严歌苓作为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女性作家,军队的生活、战场的硝烟、文革的动乱、婚姻的失败、异国的艰难等经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而她多重的文化身份给予了她文学创作无尽的想象空间。她的思想随着地域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突出的表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第一部分描写了严歌苓在移民前所塑造的军旅女性形象。由于其自身的经历,军旅女性的塑造都带有着作家影子。这些女性身处特殊历史时期,她们带着崇高的理想投身于军队,却受到政治和男权的打压。在政治的规范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最后沦为政治塑造下的没有自我意识的“
< 1 2 3 ... 11 12 13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