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秀拉》中主要“男孩”形象解读
作者: 马小雪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秀拉》   托尼?莫里森   黑人男性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关于她的小说,评论家往往着眼于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分析黑人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种族政治、性别歧视等问题。他们将莫里森的著作置于整个黑人文化背景中,去审视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撞,或者是将非裔美洲人独立的文化与白人文化相比较。在大多数关于莫里森《秀拉》的评论中,秀拉、内尔、夏娃这些女性形象被分析的较多。但是,很少的专家学者去关注《秀拉》中的男性形象,并且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事实上,黑人男性是黑人女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
向主体性的努力:论樋口一葉恋爱观的变化
作者: 沈雪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化   樋口一葉   恋爱观  
描述: 樋口一叶在她24年的短短生涯里,为后人留下了22部小说、日记、随笔、短歌、以及《通俗书简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恋爱故事为主线。她将恋爱之心看作神明,认为恋爱是十分尊贵的,这种思想在她的日记里也有所体现。桥本威氏认为樋口一叶这种恋爱观为“恋情至上观”。作者认为在一叶晚年,随着一叶慢慢从对半井桃水的倾慕中解脱出来,她的恋爱观也随之变得更为成熟,而这种变化则在她晚年的作品里有所体现。拙论将在以下三方面对樋口一叶在不同阶段的恋爱观进行剖析。第一阶段为从认识桃水起到一叶宣布和桃水绝交(明治25年6月)为止。此阶段
女性:从缺场到在场—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和《金字塔》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主义   在场   女性主义   缺场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性恶的探讨而著称。这一主题也是历来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却罕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分析戈尔丁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融合了部分解构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等其他流派相关理论,在更为广阔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下对威廉·戈尔丁的两部小说《蝇王》和《金字塔》进行解读,分别探究女性在这两部小说中缺场和在场的状况。本文首先对威廉·戈尔丁的文学创作以及关于其作品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然后对《蝇王》和《金字塔》进行重点分析。在《蝇王》中,由于女性
从圣母到维纳斯:罗塞蒂象征主义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 谢雪晴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塞蒂   性别政治   象征主义  
描述: 英国艺术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和工艺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写诗,而且作画,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他创作的高峰期正处于欧洲绘画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而他的创作也带有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回顾罗塞蒂的诠释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罗塞蒂的一个时期。正如大卫.里格(David Riede)所说,批评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定义一个典型的罗塞蒂,却很少能定义一个辩证的罗塞蒂。基于罗塞蒂创作的这种辩证性,本文试图以罗塞蒂的两幅绘画为样本,去比较其两个
解构劳伦斯式的男人和女人
作者: 李雪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男权   女权   劳伦斯   短篇小说  
描述: 作为19世纪才华横溢而最赋争议的英国作家戴卫·赫伯·劳伦斯,曾留给世人的印象主要是作品中对性爱的真实描写与大胆颂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劳伦斯作品的真正内涵也被人们逐渐挖掘出来,事实上
家庭天使——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狄更斯笔下的女主人公
作者: 张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家庭天使   男性至上   维多利亚时代   愤怒天使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欢迎的天才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诸多短篇小说和杂文。狄更斯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 狄更斯在评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同时代和后代作家及评论家的敬仰,关于他的传记与评论举不胜数。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人物以及她与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今天,随着性别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这个方面作专门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狄更斯对女性的态度如何?他在小说中怎样
槟榔西施的媒体再现
作者: 陈碧雪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现   论述分析   意识型态  
描述: 本論文研究社會新聞當中的女性形象再現,以檳榔西施為例。本研究採論述分析取徑,分析報紙媒體中的檳榔西施形象再現。試圖拆解媒體中性別以及階級的政治運作對於社會中「他者」的再現策略。 桃園縣政府在民國91年實施對於檳榔西施穿著限制「三不政策」,使得檳榔西施成為各界注意的焦點以及論述角力的焦點。本文以此政策作為研究分期。在第一部份中分析在此政策實施之前,檳榔西施在社會新聞中大多與何種主題構連,當中媒體對於檳榔西施的再現策略以及背後的意識型態為何。第二部份中分析媒體對此政策的再現及報導,對檳榔西施的形象產生何種論述
从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小说看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演进
作者: 单雪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名字40年来不断见诸于报刊评论,称颂与贬损相伴左右,说明评论者对欧茨十分关注。多年来,欧茨游移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主流文学圈和女性主义文学群体之间,不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本人都让人感到扑朔迷离。欧茨的评论者自60年代以来就欧茨的创作风格、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丰富了对欧茨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及其理论的发展,欧茨同女性主义的关系成为欧茨研究的新热点。她是否具有女性主义意识,是否如她所言是“女性主义者”,评论界对此莫衷一是。 有评论者认为,无论是欧茨的写作风格还是她塑造的女性
暗香疏影无穷意:论杨绛小说、戏剧的女性叙事
作者: 韩雪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性别视角   杨绛   两性和谐  
描述: 杨绛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她是作品数量不多,但确有其特殊的价值的作家。从三十年代登上文坛,到2003年《我们仨》问世,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杨绛以女性特有的平和冷静和独特的视角超然的观察和描述着现实的世界,表现了常青不老的创作才华。目前学术界对于杨绛的研究,大多数是以社会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其作品作思想层面探讨与分析,对其作品在叙述上的智性表达进行关注。笔者发现较少有从女性文学这一层面来论及她的叙事特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以杨绛的小说戏
啼血的歌唱:论《荆棘鸟》中的宿命论
作者: 王小雪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荆棘鸟》   抗争   宿命论  
描述: 荆棘鸟这本小说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的代表作。该小说自1977年一经问世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文学界,荆棘鸟被比作是澳大利亚的飘。作为一本惊世之作,该书以爱和命运为主题,通过对克里利家族三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描写,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本论文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运用宿命论的相关理论,尝试揭示小说带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一方面,本论文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所运用的文学方法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小说
< 1 2 3 ... 5 6 7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