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钱】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 条
-
从个体经验到文本创作的女性主义倾向:试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钱志燕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囿
沉默
个体经验
匮乏
依附
女性主义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从而在其文本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她以个体经验走入文本创作之中,塑造了具有内囿、沉默、匮乏、依附等特征的女性形象以揭示痼疾,引起疗救,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精神分析学说的实践与超越:读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作者:
钱惠英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人性
精神分析
实践
-
描述:
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娴熟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无意识与人格理论,精彩演绎了主人公在影响其一生的24小时里的奇特遭遇及其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又超越弗氏理论,展示了主人公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高尚情怀,塑造了一个纯真善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
《玉台新咏》宫体诗与男性凝视
-
作者:
金钱伟
来源:
语文天地(高教.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凝视
《玉台新咏》
宫体诗
-
描述:
《玉台新咏》宫体诗集中刻画女性容貌,关注其姿色,用诗歌文字塑造了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不仅细致描述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还大力书写女性的温顺性情,巧妙引导认可男性凝视下的标准女性。可见,男性凝视就是设置了一个被男性化的认同女性的生存空间,男性凝视也成就了文化意义上规训女性的催眠效果。
-
油画中的女性美
-
作者:
钱华敏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油画
-
描述:
温柔、坚强、美丽的女性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就成为承载人类审美理想的一个载体,用于讴歌生命与青春,赞美自然与爱情。本文试以古典艺术时期的几幅著名画作《维纳斯的诞生》、《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为例对女性美做出简要分析。
-
完成的绘画:走出的困境: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
-
作者:
钱丹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父权制思想体系
困境
画作
-
描述:
《到灯塔去》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之一。小说共包含三个部分。女画家莉莉在小说开篇就开始为女主人公拉姆齐太太作画,可是直到小说结尾才完成。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分析莉莉画作迟迟未完成的原因,认为莉莉对于拉姆齐太太——这位父权制思想所倡导的女性形象的尊敬与爱戴以及其对父权制思想体系的质疑是导致其陷入困境、无法完成画作的原因。
-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
-
作者:
钱明芳
来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郭沫若
发展演变
历史剧
-
描述:
根据郭沫若思想发展和创作实际,将其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个时段,通过分析各时段女性的性格内涵,透视郭沫若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社会革命觉悟,再到参政、治国平天下。
-
时代女性的“二型”——《蚀》三部曲女性形象试论
-
作者:
钱诚一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舞阳
三部曲
小资产阶级
静女
茅盾
爱情
知识分子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茅盾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中,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别引人瞩目。他塑造这类形象,起始于第一部创作《蚀》三部曲。他说,《蚀》里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茅盾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各具有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但大多同这“二型”有着“血缘”关系,分别组成各自的“家族”,形成时代女性形象的二个系列。前者,除了静女士,方太太,还有环小姐(《自杀》),张女士(《昙》),琼华(《一个女性》)以及林佩瑶(《子夜》)。后者,在慧女士、孙舞
-
清官电视剧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
作者:
钱智民
来源: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皇权中的宫廷女性注定命运悲惨,清官历史剧中她们进行着无言的心计角逐,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爱情、权势等各种利益,她们在后官过着激烈的争宠生活,甚至惨遭无情的摧残和死亡.本文以清朝穿越剧《宫锁心玉》、《还珠格格》、《德龄公主》为例,解读后宫女性对皇帝的争宠斗争,全面认识清官历史剧中女性形象的悲惨命运.千方百计争夺爱情的女性清官历史剧中后宫女性的生活体现了女性的凶残与狡诈,宫廷女性进行精彩绝伦的心计角逐,为了生存和利益,她们经常在后宫过着为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夺、用尽心机的生活.
-
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
-
作者:
钱晓茹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国际电影节
价值取向
作品
女性形象
人格价值
-
描述:
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
-
“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与“描写女人的方法”:福楼拜与丁玲
-
作者:
钱林森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毛姑娘》
爱玛
莎菲
丁玲
福楼拜
李健吾
女性形象
《包法利夫人》
“自我”意识
存在方式
-
描述:
“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与“描写女人的方法”──福楼拜与丁玲钱林森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问世后,“在文学界如同发生了一场革命”,其内含的“观察与分析的奇异的力量”①不仅打动了西方作家,也打动了东方作家。丁玲便是折服于这种“奇异的力量”的中国作家之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