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
作者:
郑璞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张爱玲
男性形象
懦弱
自私
-
描述: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
作者:
郑丽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
-
解放潘多拉
-
作者:
郑丽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贝娄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
描述:
本论文主要运用波利·杨—艾森卓的性别与欲望理论,通过对潘多拉神话进行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分析,解读索尔·贝娄创作高峰期的四部作品:《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洪堡的礼物》(1975)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中的女性形象... >> 详细
-
阮玲玉与现代女性影像神话
-
作者:
郑晓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体形塑
阮玲玉
新女性
现代女性影像
-
描述: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新兴表演媒体,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性别身份与角色扮演等意识形态的形塑载体。以影像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涉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的城市大众文化语境,检视女性影像的形构和意识文化成因,进而触及女性的现代性命运等问题,是本论文的基本论域。从现代表演的发端、好莱坞女明星在中国的文化投射和冲击,作为本文前半部的女性影像生成的文化肌理。后半部分从摄影绘画、文字书写到女性影像,呈现20世纪30年代纷繁多变的女性文化景观。在现代中国女性主义的语境中,左翼“新女性”和现代都市的“摩登女
-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郑志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价值
生存意义
文化内涵
生存状态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一道多姿多彩的热点风景,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来观照社会,观照人生。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就一直密切地关注时代文化洪流的走向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用个体生命的触须探索时代和世界。她凭借自身的体验和敏锐的感受力塑造了一系列性格炯异的女性形象,勾画出一幅幅中国现代女性生存姿态的文化本相图,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来。
本文主要从四个大方面,即:传统依顺型,自我觉醒型,自立自主型和自我迷失型来对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阐释出其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并且从传统美德的依
-
浪漫爱在人间世
-
作者:
郑国庆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作家
“女性文学”
浪漫主义
中国文坛
文学潮流
写作素质
蒋韵
当代文学研究
叙事逻辑
-
描述:
蒋韵在中国文坛被目为潮流之外的作家,她本人也曾写过一篇《我给我命名》的创作谈,的确,不管是“寻根”、“先锋”,抑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盛极一时的“女性文学”,蒋韵似乎都不曾占据一个引人注目的位置。如果我们依照“优秀作家”与“重要作家”的划分(前者衡量的是一个作家的综合写作素质,后者更多地依据文学史叙事逻辑)。蒋韵无疑更接近前者而不是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蒋韵的写作更具有所谓超时代性的特征,毋宁说,蒋韵对于她自己的问题域的关注远大于对文学潮流起落的参与,蒋韵始终在执著地书写着那些具有浪漫、幻想气质,[第一段]
-
沉寂中的呐喊——“伪满”时期滞留在东北的女作家研究
-
作者:
郑春凤
孙颖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女作家
生命荒原
性别体认
-
描述:
在研究界,对东北沦陷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流亡作家,而对滞留于东北的女作家的创作有所忽略。本文重返历史现场,与滞留东北的女性写作者一起感受在充满阴霾的年代,身处民族、阶级、性别压迫下的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及性别体认,走进女性沉寂的生命荒原,倾听她们无法为妻无法为母的喑哑而撼人心魄的呐喊。
-
民族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来源:
民族教育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民族高等院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标志应该是:明确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运作方式,具备比较充分的学术积累和一定的学术影响;拥有一批从事女性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