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诚信缺失   基本原因   综合分析  
描述: 我国社会的诚信缺失有其综合性原因。具体分析 ,主要是传统思想的局限性 ,制度、法律、管理的局限性 ,以及对利益与道德关系的理解的局限性。从理论上对现代诚信伦理进行科学的诠释 ,将对诚信道德建设取到良好的作用
全文:我国社会的诚信缺失有其综合性原因。具体分析 ,主要是传统思想的局限性 ,制度、法律、管理的局限性 ,以及对利益与道德关系的理解的局限性。从理论上对现代诚信伦理进行科学的诠释 ,将对诚信道德建设取到良好的作用
诚信道德与民族精神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弘扬和培育   传统诚信   实事求   求真务实   道德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思想路线   诚实守信   诚信道德   中华民族精神  
描述: 诚信道德与民族精神
高校礼仪课德育功能简论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课   高校学生   德育功能  
描述: 高等学校开设礼仪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态度和严谨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纪律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其德育功能.
全文:高等学校开设礼仪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态度和严谨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纪律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其德育功能.
论礼仪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道德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描述: 礼仪道德与职业道德是紧密相联的,它是指导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也是构造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礼 仪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融合,表明了道德发展的趋同化和大众化趋势。
全文:礼仪道德与职业道德是紧密相联的,它是指导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也是构造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礼 仪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融合,表明了道德发展的趋同化和大众化趋势。
诚信道德与民族精神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伦理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诚信道德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略论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伦理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道德   诚信思想   中国  
描述: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略论
全国妇联检查组来川检查
作者: 陈婷张丽萍   来源: 四川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国家和社会   全国妇联   机关工委   妇女权益保障   检查组   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基层组织建设   妇女发展   妇女组织  
描述: 全国妇联检查组来川检查
谈戏曲舞台上的殉情女性形象
作者: 张萍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爱情悲剧   流行歌曲   女子   杜丽娘   爱情故事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中国戏曲   汤显祖  
描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因嵌进流行歌曲里而唱熟唱滥的古诗,最初所挽悼歌颂的对象竟是一对专一不渝、为情而死的动物。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郊外看到一只大雁被箭射落,它的伴侣绕尸三匝长唳哀鸣,最后一头撞死在石壁上。诗人的胸中震荡不已,挥笔写了这首[摸鱼儿]词。人世间,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萍水相逢的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甚至有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世界上的情痴比比皆是,仅以中国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而论,不胜枚举。
议广告中被物化了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立萍   来源: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男性文化   模式化   物化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现代广告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这种现象恰恰表明了社会处于男性文化的象征秩序,以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反映出男人对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
同赴歧途荒芜人生路——浅析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青衣”、“玉米”
作者: 张萍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衣   玉米   毕飞宇   性格   命运  
描述: “性格”与“命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从未终止。毕飞宇的两部小说《青衣》、《玉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青衣、玉米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再度思索。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