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实践
-
作者:
徐金玲
来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女性学课程
意义
女性学
-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开设女性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女性学课程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
吴藻与《红楼梦》:《红楼梦》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个案之一
-
作者:
吴艳玲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吴藻
-
描述:
考察吴藻的文学创作,明显可以辨析出《红楼梦》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表层的,如作品结构、语言、意象等,与艺术形式相关;有的是间接的深层的,如自传意识、女性意识、爱情意识等,与作品思想内涵关系密切。吴藻与《红楼梦》文学世界有相似的人生图景,这在《红楼梦》与她的文学创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
父权社会下挣扎的两姐妹: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
作者:
丁少玲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艾丽丝·沃克
女性文学
-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这一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性格鲜明、别具一格的黑人姐妹的形象。该文通过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两姐妹的悲惨命运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姐妹俩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
作者:
黄玲青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影响
源氏物语
文学成就
-
描述: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观、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的女性命运解读
-
作者:
王玲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呼兰河传
人生悲剧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塑造
生存状况
萧红
悲剧命运
下层妇女
-
描述: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她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着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她在《呼兰河传》中对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悲剧命运
-
论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新意识
-
作者:
范慧玲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化
黑夜
个人化
逃离
新意识
-
描述:
伴随着女性文学在话语体系中由被叙述者向叙述主体的转变,女性文学开始了对话方式的全面控制和独立操作.这种以女性经验为基础实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与长久把持话语中心的政治性、功利性话语有迥然不同的言说姿态,它不再是对传统写作语言和写作规范的简单摹仿或重复.而是一种具有剐样风格的女性语言的飞翔.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一套成熟而又各具特色的叙述方式.
-
流转的时光与无常的命运: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论
-
作者:
黄晓玲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成长经历
女性观
中性视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白先勇以一系列“女性小说”蜚声海内外,他的小说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身份、境遇各不相同的女性都在窘迫的生存境地里绝望地挣扎,被时间与命运的无常感所困扰,浸染着一种沧桑与幻灭的悲哀感,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通过探寻他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他那异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体验与这种充满悲悯、感伤情怀的创作基调不无关系。 出于矛盾女性观的影响,他的小说文本一方面表现出一种克服自己性别局限的对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另一方面作为男性,他的笔端又不自觉地流露出传统的男权意识。当这种两面性在同一个作家身上呈现,
-
The female images in Possession
-
作者:
段美玲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占有》
父权社会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当今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小说《占有》一经出版,就立刻被评论界一致公认为是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在此作品中拜厄特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占有》及拜厄特的写作做了女性主义解读,揭示父权制下女性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经历以及拜厄特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想。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文献综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重点分析了《占有》
-
苦痛灵魂的自我拯救
-
作者:
朱玲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怪异与真实
游戏与严肃
自卑与自恋
孤独与超越
古龙
-
描述:
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求新、求变、求突破”的特色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时代。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极具个性与特色,塑造了一批“侠之风流”的典型人物,获得一些专家与学者的好评。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古龙却放荡不羁、豪迈洒脱,让人很难与成绩斐然的作家联系起来。其实,古龙放荡豪迈的生活表象之下却掩藏着痛苦而矛盾的灵魂。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这种矛盾才促使他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因此,对古龙小说创作心理的探究就显出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古龙的文学创作就是内心世界展示的过程。他很自卑,却又十分自恋,这
-
李安电影的冲突主题与分裂美学特征
-
作者:
柳改玲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奇观
父权
冲突
分裂性
-
描述:
谈论当下的话语电影,李安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从1991年《推手》公映引起世人注意,直至2007年藉《色,戒》第二次摘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并引发全球热议,李安及其电影已被人称为“李安现象”。李安取得耀眼夺目的成功,尤其是作为第一个在好莱坞拿到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目前,关于李安电影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中西文化融合的领域,通过追寻李安复杂的文化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因素,去探讨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李安是如何融合中西文化、如何创作等问题。 如果绕开文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