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182 条
-
伍尔夫与张爱玲女性主义创作比较研究
-
作者:
刘玲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张爱玲
男性形象
女性意识
悲剧化叙事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伍尔夫在其作品中关注妇女问题,在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来展现两性社会地位的悬殊,并试图寻求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使女性被承认,拥有自由和话语权,她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女性独一无二的价值,告诉世人在男权社会中妇女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经历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她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其小说中对两性关系的剖析和都市发现都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张爱玲
-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探究
-
作者:
吴艳玲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性恋
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了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激进政治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主导力量的新青年们,企图推翻他们的父辈悉心维护的价值观。女性主义以此为契机,以各种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电影作为一种隐喻的艺术作品,一直都受到各个流派的密切关注。从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当中就有了女性角色,女性也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主义电影里的女性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和角色设定,从妙龄的少女、新婚的妻子、哺乳的母亲到孱弱的老太太。正是因为电影里的这些女性角色,才丰富了电影叙事的完整性。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电影来对
-
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奥菲利亚的觉醒
-
作者:
何玲晓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菲利亚
觉醒
女性主义批评
《哈姆雷特》
-
描述: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悲剧经典《哈姆雷特》一直都是人们广泛研究的文本,研究内容涉及悲剧美学、疯癫性、宗教救赎和死亡等。在西方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下,文学作品的评论也大多集中于男性主角,《哈姆雷特》也不例外。在女性处于边缘和从属地位的背景下,缺乏自主性的女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着,涉及的文学批评也多集中于女性作家的作品和主角是女性人物的作品,而对于《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作者会以女
-
亦舒言情小说中的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蒋玲凤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亦舒
女性叙事
叙事声音
叙事视角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大陆曾经掀起一股“亦舒热”,直至如今,仍有许多读者痴迷于亦舒的言情小说。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亦舒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从亦舒言情小说的女性叙事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亦舒言情小说在叙事模式、叙事声音,以及叙事角度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亦舒言情小说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从女性叙事角度分析亦舒言情小说的艺术价值、创新点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亦舒言情小说中的人物模式和情节模式。我们仔细阅读亦舒的言情小说,发现其言情小说存在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其笔下的女性
-
亦舒小说的香港书写
-
作者:
甘玲燕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香港
亦舒
城市
女性
-
描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亦舒小说在大陆出版,掀起了“亦舒”热。亦舒创作的持久耐力与犀利、逼真的风格已经成为其言情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亦舒以关注港人的市民生活为线索,以爱情为主线,揭示了香港社会的人文观念及城市精神,以及体现自己的人生哲理的体验,这是对传统的爱情小说套路的一种突破和超越。亦舒的小说除了有消遣功能之外,同时也是了解香港社会、了解香港女性生存状态的一扇窗子,是对香港的社会的思考和领悟,更是有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本文以城市为切入点,从空间、文化内涵、女性、艺术特点四个方面对亦舒的香港书写进行综合整
-
《玉台新咏》审美特征研究
-
作者:
陈巧玲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娱乐
《玉台新咏》
女性
-
描述: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其收录的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共计831篇。编者徐陵在序中表明了《玉台新咏》的编纂目的是为“优游少托,寂寞多闲”的后宫佳丽们“微蠲愁疾”,是作为宫女娱情遣兴的女性读本,是她们打发时光、消遣烦闷的随意翻阅之物,因此,《玉台新咏》是一部具有游戏娱乐性质的诗歌总集。它充满了诗人的个人审美趣味和感性感受,它关注的是当下和瞬息,是有关女性的一切柔美特征和细枝末节,是诗句本身的精致韵味,是诗人自我的情感感受,以及生活中的情趣和享乐。它是一部关注于人性
-
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美的类型分析及美育实施策略
-
作者:
陈卫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美育
中学语文教材
-
描述:
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是学生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精神得到加强,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性别观。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的审美观尤其是女性观还不够正确。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角度来研究中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真正的女性美应该是人的美和女人的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女性自我认同的美和
-
阐释多丽丝·莱辛两部作品中双性同体观的体现
-
作者:
周玲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爱的习惯》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金色笔记》
-
描述:
作为英国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身为一名女性作家,莱辛亲身感受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也认识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压制。在文学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传统社会中不断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人们都认为莱辛是一位女权主义者。然而,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她并不是像传统的女权主义者一样,主张通过女性和男性的相互斗争来获得自己的权利,而是希望通过两性的共同努力,来获取女性的权利,创造一个不分裂的世界。
-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
-
作者:
张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木兰
会话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
描述:
作为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的女主人翁,姚木兰是汇聚中西方文化特色的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代表。文如其人,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及内容都是一个人品质及内心世界的反映。可以说她的形象与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本文选取最能体现姚木兰的话语风格的谈话和书信,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语言,进而研究姚木兰的人物形象。由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是语用学领域两大重要的研究成果,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和解释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语表现。本论文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以语用学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分析框架进行了47个案
-
The female images in Possession
-
作者:
段美玲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占有》
父权社会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当今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小说《占有》一经出版,就立刻被评论界一致公认为是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在此作品中拜厄特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占有》及拜厄特的写作做了女性主义解读,揭示父权制下女性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经历以及拜厄特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想。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文献综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重点分析了《占有》
<
1
2
3
...
8
9
10
...
17
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