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182 条
-
《左传》鲁人形象研究
-
作者:
王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女
《左传》
孔子
鲁君
鲁卿
-
描述:
前贤研究《左传》人物,多局限在郑庄公、春秋五霸和少数女性等人身上,对鲁国的国君、卿大夫形象鲜有涉及,鲁国的女性形象更是从未有人关注。人是文化最细微的载体,鲁人共同的思想情感积淀为一个个的文化符号,深入到后人的血脉中,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对《左传》的爬罗剔抉,深入探究《左传》中鲁人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还原他们鲜活生动的形象,并期望能将鲁文化的研究推向细化和深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左传》中的鲁国内政和外交。鲁国的内政经历了公室日削、大夫日渐强盛并专权的过程。鲁国国君暗弱,缺乏卓厉奋发的英主
-
晚报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审视
-
作者:
陆玲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晚报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审视
-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地区女性服饰文化发展研究
-
作者:
张玲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变迁
改良旗袍
女权运动
汉派服饰
辛亥革命时期
集团结婚
文明新装
-
描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服装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新的服饰制度开始确立。1911年辛亥义旗天下应,武昌首义精神在武汉得到很好的传承。21世纪,伴随着辛亥百年诞辰的到来和中部崛起规划的实施,武汉文化建设日益被提上日程,服饰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于是本课题在此背景下,以辛亥故地的辛亥文化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地区女性服饰文化发展,丰富武汉文化建设。本课题是一个史学性较强的研究,主要涉及辛亥革命和女性文化两大热点领域。全文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具体研究武汉地区女性服饰发展
-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性别问题
-
作者:
易玲西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问题
凝视
希区柯克式的爱情
希区柯克的电影
-
描述: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代电影叙事悬疑大师,他所开创的 “希区柯克模式”对电影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希区柯克的电影以其悬疑,惊悚,神秘,阴谋,讽刺闻名于世,其电影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往往超越了其娱乐价值本身,发人深省,置观众于强烈的自我分析中。他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又使他的影片升华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经典。 对希区柯克电影的研究不仅限于电影学、传媒学的领域,还进入了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电影悬疑机制、谋杀主题、“麦高芬”的使用和窥视癖等,但缺乏对影片的性
-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
-
作者:
王庚玲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风格
创新发展
仿作
《聊斋志异》
效仿继承
-
描述:
中国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聊斋志异》问世后,其仿作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卷帙浩繁,形成文言小说创作再度蔚兴的局面。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聊斋》仿作的研究,多以个案分析形式存在,很少有全面深入的理论发掘。本文从思想意义着手,侧重于阐述对其美学风格的客观评价,并关注仿作的创新之处及其文学价值,力图从整体上彰显《聊斋志异》仿作的文学史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聊斋志异》仿作概述,从《聊斋》仿作界定和仿作者创作动机两方面进行介绍。由于仿书数量众多,本文将《夜谭随录》、《谐铎》、《萤窗异草》、《耳食录》、
-
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
-
作者:
郑伟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异
启示
动画电影
《花木兰》
原因
-
描述: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叙述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故事在中国代代相传,人尽皆知。以其为原型进行改写的版本也屡见不鲜。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其改编为动画电影《花木兰》。木兰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经典的叙事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过去对于木兰故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木兰的姓氏、籍贯、出生年代、故事真实性的考证以及关于木兰叙事主题的争议上。随着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的问世,学术界对木兰的研究进入多样化的状态,有从叙事学角度,有从女性主义角度,也有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不一而足。
-
摆脱母亲的枷锁
-
作者:
蔡玲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爱尔兰天主教
史蒂芬
心理分析
乔伊斯
母子关系
-
描述:
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广受批评家们的关注,而主人公的母亲迪达勒斯夫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虽然在小说中的直接描述甚少,但是通过史蒂芬的复述可以窥见母亲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母亲是童年时期史蒂芬的精神依靠,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其宗教理念也对史蒂芬影响颇深。迪达勒斯夫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但是随着史蒂芬的成长,他却将母亲视为其追求艺术之路上的最大羁绊。本论文将探讨《肖像》中的母子关系对于主角史蒂芬的最后离开爱尔兰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母亲
-
苦痛灵魂的自我拯救
-
作者:
朱玲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怪异与真实
游戏与严肃
自卑与自恋
孤独与超越
古龙
-
描述:
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求新、求变、求突破”的特色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时代。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极具个性与特色,塑造了一批“侠之风流”的典型人物,获得一些专家与学者的好评。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古龙却放荡不羁、豪迈洒脱,让人很难与成绩斐然的作家联系起来。其实,古龙放荡豪迈的生活表象之下却掩藏着痛苦而矛盾的灵魂。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这种矛盾才促使他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因此,对古龙小说创作心理的探究就显出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古龙的文学创作就是内心世界展示的过程。他很自卑,却又十分自恋,这
-
李安电影的冲突主题与分裂美学特征
-
作者:
柳改玲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奇观
父权
冲突
分裂性
-
描述:
谈论当下的话语电影,李安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从1991年《推手》公映引起世人注意,直至2007年藉《色,戒》第二次摘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并引发全球热议,李安及其电影已被人称为“李安现象”。李安取得耀眼夺目的成功,尤其是作为第一个在好莱坞拿到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目前,关于李安电影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中西文化融合的领域,通过追寻李安复杂的文化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因素,去探讨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李安是如何融合中西文化、如何创作等问题。 如果绕开文化分
-
威拉·凯瑟《阿,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
作者:
韩冬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拓荒者
亚历山德拉
《啊
威拉·凯瑟
安东尼亚
《我的安东尼亚》
-
描述:
威拉·凯瑟(1873-1947)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一生笔耕不辍,共计发表了十二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诸多散文和诗歌等,但为她带来卓越声誉的则是长篇小说“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Nebraska Novels),其中《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是最著名的代表作,着力描摹了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边疆生活。凯瑟的作品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并受到批评家们的持续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探讨了其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民族融合、人与自然、女性,乃至凯
<
1
2
3
...
9
10
11
...
17
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