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障碍及归因分析
-
作者:
王晶
王磊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学科文化
性别
-
描述:
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应该扫清前进路途中的障碍。自20世纪80年代女性学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性别视角和质疑批判理念赢得了广大中国高校师生的青睐。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反思与追问。针对女性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存在的困惑及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女性主义理念为依托,结合多年女性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困惑,试图对女性学走向主流化和学科化的障碍及原因进行探寻,希望对女性学理论构建及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著者文摘]
-
殖民地时空下的女性文学景观:1931—1945年伪满文坛女作家群落考述
-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女作家群落
女性文学
文坛状况
-
描述:
长达十四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文坛涌现一大批女作家,呈现出特殊的文学形态。日占初期,满洲地下党培养的左翼女作家萧红和白朗坚持进步文学创作,为日后流亡关内成为抗战文学的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占中后期,新进女作家以新文学创作表现女性的觉醒。受战时体制下伪满国策的影响和渗透,一些新进女作家的时局作品起到了粉饰作用。
-
女性学: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
作者:
王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意义
女性学
-
描述:
女性学将通过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检视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性别制度建构和再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高等教育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使其在追求社会性别公正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
作者:
王凤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教育学
参与式
女性学
-
描述: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式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女性学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两者能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
女性学学科在中国的存在价值
-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发展
女性学
中国
高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女性学有别于以往传统学科知识的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崭新的分析手段给学术界耳目一新之感,它的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也渐为人所识。在有着两千年封建史、男尊女卑思想沉积深厚的我国,建
-
回眸与反思:中国女性文学六十年(1949—2009)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性别平等
-
描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年之际,立足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回眸与反思194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历史,检阅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以自己的灵魂与血脉,抟字创造的女性精神生命历史画卷,分析中国女性文学与社会、性别、政治、革命、经济、商业、消费等等多重复杂关系,审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造成的身体与心灵的羁绊,反思拿来主义造成的文化迷失、断裂、错位与遮蔽,发现其文化深层的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的新生态、新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女性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的重构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
携带着未来的女性历史缔造——21世纪海内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缔造
个体生命
经验史
纵深与延续
人类
共时性
女性
-
描述: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