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艾米莉名单”研究
作者: 王萌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候选人   艾米莉名单   美国民主党  
描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争取堕胎权,发起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这次运动,虽然没有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但废除了《堕胎法》,使美国妇女在怀孕前三个月有权决定是否堕胎。该运动还促进了一些美国妇女组织的出现,进一步唤醒了美国女性的权力意识,通过选举女性候选人,来改变美国政治中男女两性不平衡的局面。“艾米莉名单”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艾米莉名单”由艾伦·马尔科姆等人于1985年在马尔科姆家地下室里建立,它的名字是“Early money is like yeast”的首字母缩写,
明清女性的文学批评
作者: 王郦玉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自觉的性别意识   明清   文学价值观   女性的文学传统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创作逐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女性与文学的关系引起了学界的兴趣。实际上,在明清时期,既有由女性编选的诗文集,也有由女性撰写的诗话、诗文序跋、论诗诗、评点等,或系统或零散地体现着女性对于文学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即系统梳理这些文本中所体现的女性的文学思想和批评观点,将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批评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明清时期女性所创作的各类文本为基础,结合明清女性的各种文学活动,如编选诗文集、结社、唱酬等,分析归纳明清女性文学批评观念与思想,将对
家园的缺失与构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之研究
作者: 王云云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   巴巴多斯移民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缺失与构建   家园  
描述: 波·马歇尔是一位引领了加勒比文学/黑人美国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杰出美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关注有色人种女性的创伤及成长,往往意蕴深长,意义深远。 具有半自传性质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马歇尔的处女作,也是其最畅销的作品。如今,这部作品的问世被公认为推动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这部小说几乎呈现了美国加勒比移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突显了丰富的主题,包括“种族主义”、“文化冲突”、“异化与疏离”、“母女关系”、“伦理”、“宗教”等等。自1981年再版以来,国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掀起了广泛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身份探寻——谭恩美小说论
作者: 王婧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探寻   中西冲突   谭恩美  
描述: 身份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期望对自我身份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华裔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长期处于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受到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的美国华裔妇女更是被迫成为沉默的群体,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西方媒体对华裔妇女的妖魔化,华裔妇女并没有消极逃避,而是选择用文字来重塑华裔女性的美好形象,颠覆固有思维,以笔为戈构建全新身份。本文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和《接骨师之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早期华裔女作家黄玉雪、汤亭亭创作历程的回顾和代表作品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女性广告符号传播
作者: 王宁   来源: 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模因   女性符号   传播  
描述: 模因从显性和隐性模仿两个层面传播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在表层语言行为层面,表现型模因奴役女性符号,传播了"奴婢"形象,基因型模因异化女性符号,传播了"仙女"形象;在深层语言行为层面,隐性模因重构女性符号,传播了"新女性"形象。模因论为揭示女性广告形象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提供了新视阈。
女性游记与近代知识女性的身份建构——以《妇女杂志》(1915-1919)为中心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女性游记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古代女性深居闺阁,足不出户,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无游可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思想启蒙、变法维新、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女性开始呼吸到外部世界的气息,并走出闺房。她们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开始介入到社会公共领域。在求学求职、游学参观、度假访友的旅行中,她们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女性学”课程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作者: 王新婷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价值观培育   女大学生  
描述: 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当代女大学生,她们的价值观如何事关重大。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开设高校"女性学"专门课程,是一条实施女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在"女性学"课堂上,我们通过女性主义基本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的教育和传播,为女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理论基石;还通过"女性与审美"、"女性与婚恋"、"女性与职业"等专题教学,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处理好"自我与婚恋"、"职业与家庭"等关系,最大程度实现她们的内在价值。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对于生命意识和价值的探寻
作者: 王春梅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价值期待   觉醒   女性文学   自觉  
描述: 伴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国女作家首次以女性文学的姿态登堂入室,开始中国女性生命意识、价值探讨的"发声"。这一"发声"便不再中断和停止,形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连续的独特的女性文学景观,也从中感悟到中国女性对于理想、事业、爱情的追寻,对于生命意识和觉醒,对于本我价值实现的自觉。"五四""觉醒"的女性、新时期"自觉"的女性、今天"实现价值"的女性执著地寻找属于自己"本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期待,这一发展脉络,体现出我国现当代女性生命意识和价值追求觉醒与探索的不断深入及遇到的新的困惑。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特点及原因探究
作者: 王明娟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属地位   角色转换   自传色彩   话语权   传统偏见  
描述: 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历来有一种"偏见",称女性是"万恶之源"。长期以来,女性被压抑了情感,文章试图从英国19世纪女性作家所处的文化传统、家庭、社会等几个角度分析她们于野蛮的血污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解读她们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其作品的特点、局限性及原因。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发展分析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商业故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分析   美国黑人女性   文学作品  
描述: 在美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黑人女性的文学作品一直没有受到美国文坛的重视,但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美国黑人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之下,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