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赫斯顿在种族及性属问题上的矛盾性研究
作者: 王元陆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赫斯顿   种族   文学研究   女性  
描述: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赫斯顿的再发现和经典化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美国文坛和批评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时至今日,赫斯顿已进入到了诸多经典之中,她的作品既是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也被部分批评家认为是女性文学的经典。然而赫斯顿也是最富有挑战性... >> 详细
吉本芭娜娜的感性绘卷:吉本芭娜娜第一期小说作品研究
作者: 王蔚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感性   吉本芭娜娜   小说  
描述: 近年来,女性写作在日本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女作家给日本文坛带来的冲击不断成为日本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大江健三郎在数年前的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曾说道:“不远的将来,在日本,能够构建新小说思想或思想性小说这种文学世界的,惟有(日本的)年轻女性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女性文学的再度崛起宣告了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写作的成熟。它既已从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与皈依中突起,也必然会从文化的边缘向中心迂回渗透,获得自己独立的一席之地。 本论文以目前依然活跃在日本文坛第一线、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第一期小说作品为研究
众声喧哗中的艰难言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诗学   引进   本土化   学科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世,给传统的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人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经过20余年的积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中一支重要的流派,而且最终演变成一门独立的新兴的研究学科。作为新时期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审视文化与文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立足点或参照系。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虽然已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项研究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20余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论袁昌英对西方思潮的选择与接受
作者: 王仲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泛神论   袁昌英   唯美主义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描述: 袁昌英是一位被我国学术界所忽略的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史家。本文试图以史料和文本细读为基础,论述袁昌英对西方现代思潮的选择与接受。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袁昌英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期。上篇解读了袁昌英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其运用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的改造以及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诗学的建构。第一节认为,袁昌英的文本以女性为主角,沐浴着女性主义、人道主义、民主和科学的阳光,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权文本传统;第二节认为,袁昌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构建双性同体诗学,从双性同体创作心态、中性文本及理想男女关系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第三节分析了袁昌英文本中的传统文学母题、意象及其理智的文化态度,指出她结合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改造。下篇重点论述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唯美主义、泛神论的选择与接受。第一节重点梳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的介绍以及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并以《孔雀东南飞》等为主要文本分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第二节认为,袁昌英文本注重生活艺术化,追求诗意、艺术美、性灵,注重刹那间的美感享受,体现了唯美主义的影响;同时拒绝了颓废主义,规避了肉欲和非理性等唯美主义的陷阱。第三节认为,袁昌英运用泛神论完成了破坏偶像崇拜、表现自然神性的艺术目的,泛神论的思想资源来自西方也来自东方。余论部分是对袁昌英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了五项需要进一步开拓的工作。
一幅河南农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 何弘张鸿声王斐   来源: 文化时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流星   河南方言   河南农村   天幕   大跃进运动   豫东平原   长篇小说   宏大叙事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幅河南农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大陆对台湾50、60年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 王勋鸿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文学史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  
描述: 台湾50、60年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是处于台湾文学的盲点,本文试图从该时期女性作家的研究入手,探寻二十多年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脉络,分三个时期细梳了大陆对该时期女性文学研究的状况。
救赎与忏悔:虹影小说的道德反省与宗教意识
作者: 王俊秋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宗教意识   道德反省   虹影   中国文坛   海外华人作家   小说   忏悔  
描述: 虹影是近年来文坛比较走红的海外华人作家,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欧美、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具有相当影响,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她在大陆文坛却受到冷落,很少有人评价她,并给以合适的定位,这是一个令人有些迷惑不解的现象。人们对她的了解,更多的是由于文字官司和纠纷。其实,虹影在国外多年,仍然坚持华文写作,并多次获得比较重要的奖项。其创作一直与中国文坛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着自己的探索。
从沉默到喧哗——中国当代女性散文流变
作者: 王虹艳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女性散文   代际   流变  
描述: 当代女性散文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十七年的沉默,文革后的反思忆悼,八十年代中期的多种形态与风格的林立,以及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实绩等等,当代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成为中国散文以及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
女性的彰显与遮蔽——《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作者: 王冬梅   卢衍鹏   来源: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彰显   遮蔽   女性  
描述: 在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这种遮蔽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使其作品成为男性启蒙话语的传声筒。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男性的话语权威,确立了女性的独立身份和话语体系。
从《方舟》到《银河》:女性自我探求的足迹
作者: 王玉朋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银河》   女性自我探求   《方舟》  
描述: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