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梁赞诺夫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昊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梁赞诺夫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
论铁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丝倩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论铁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
威尔第歌剧中女性形象浅析——以《茶花女》、《阿依达》为例
作者: 王若晨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威尔第歌剧中女性形象浅析——以《茶花女》、《阿依达》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作者: 王雅琼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角色刻板化   多元化解读   女性角色   初中语文教材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角色如今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性别意识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正处于性别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在教育问题中融入性别视角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里的热点话题。作为教学最重要的工具,语文教材承担了传播语文知识以及优秀文化的任务,因此,学生在其性别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语文教材中隐性的性别文化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语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一直得不到重视,性别角色不平等的现象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一直存在在教材之
沈从文与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小说中的生态女性意识之比较
作者: 王一茗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小说   生态女性意识  
描述: 沈从文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却在乡土小说创作方面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从生态女性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文献比较等方法来探究两位作家小说中的生态女性意识,比较分析小说中关于自然和女性写作的异同点。绪论主要从沈从文生态写作的国内研究现状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两方面来分析两位作家的研究情况,从生态女性主义视域挖掘两者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沈从文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相似的田园成长环境和写作背景来探究他们的小说创作。从自然和女性的小说主题来分析他们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丽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女性主义  
描述: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了收视狂潮,制造了一个个相关的商业奇迹,标志着新一轮的“韩流”来袭,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媒体再现理论,对该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进行了解读。随着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相对于较早时期,媒体文本中对女性的刻画已经逐渐改变了,也就是说,从刻板的女性形象发展到了更加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通过对《来自星星的你》文本的细致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女主角有时被描绘得独立、果断并有着职业精神,同时在浪漫关系中抱有服从男主角的传统观点
“弱女子”还是“女汉子”:青年男性择偶观念变迁探究
作者: 王聪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择偶偏好   女汉子   青年男性  
描述: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法律和制度层面不断发生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着激烈的变迁。随着“女汉子”群体的出现,传统女性形象经历着彻底的颠覆和解构。在这个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成常态的风险社会,当前青年男性婚恋观总体上已走出传统,但却未完全走进现代,他们对传统和现代婚恋观并不是绝对地拒斥和接受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多重拒斥与接收,本研究从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出发,详细介绍了女性身份、角色、社会性别的概念和变化,阐述了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现状及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并将婚恋家庭领域的一系
从《风中一瞬》探析布林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王倩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中一瞬》   安德烈·布林克   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自然   种族   女性  
描述: 作为当代南非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安德烈·布林克以勇敢的反抗精神、丰富的叙事技巧和巨大的文学成就享誉世界文坛。《风中一瞬》,作为布林克的早期成名作,展现了一名白人男性作家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小说中,布林克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为背景,将自己毕生关注的“爱情、生存、种族”这三大主题与南非社会突显的三重关系“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人类与自然”交织在一起。小说所描绘的白人女性伊丽莎白与黑奴亚当之间的跨种族爱情,是对种族隔离现实的一种伊甸园式超越与反抗。本文依托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福柯的
普契尼歌剧中悲剧色彩女高音的音乐风格及形象塑造——以《人们叫我咪咪》和《挂满了柔软幕帐》为例
作者: 王双双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悲剧色彩   形象塑造   咪咪   曼侬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创作歌剧时更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真实色彩,擅长刻画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情,毫不隐晦的讽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现象与真实现状。歌剧的脚本是普契尼非常注重的,戏剧第一一直是他歌剧创作遵循的一项原则,他要求剧本作者可以为他写出让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剧本。普契尼也一直遵循着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本色,十分注重歌剧中人声的地位与影响,他勇敢的打破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死板的分界线,巧妙地将朗诵融入到咏叹调中,更加深入地刻画了角色的
对抗男性历史——艾德里安娜·里奇《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之误读策略
作者: 王盼盼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德里安娜·里奇   哈罗德·布鲁姆   《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   强劲诗人   误读  
描述: 艾德里安娜哩奇(1929-2012)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主义诗人、批评家和散文家。她丰富多产的作品在文学界广受赞誉,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美国诗人,更是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下的“强劲诗人”。位列“强劲诗人”之一意味着无论是在诗歌技艺上还是思想深度上,相对于前辈而言里奇都有很大的突破。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里奇是如何获得心理和美学上的双重权威的?诗集《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是里奇历经四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本文立足于这样一个问题,以该诗集为研究对象,研究里奇迈向“强劲诗人”之路所采取的策略问题。在哈罗德·
< 1 2 3 4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