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9 条
-
巾帼春秋六十载 再创辉煌谱新篇
-
作者:
王晓秋王哲
来源:
哈尔滨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世界妇女运动
全国妇联
妇联组织
妇女解放
妇女联合会
男女平等
哈尔滨市
再创辉煌
孕产妇死亡率
妇女组织
-
描述:
巾帼春秋六十载 再创辉煌谱新篇
-
爱心谱乐章 勤奋展风采
-
作者:
周瑞王志娴
来源:
甘南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谱
工作纪实
妇联
妇代会
乐章
迭部县
妇女干部
妇女代表
妇女组织
妇女儿童
-
描述:
爱心谱乐章 勤奋展风采
-
师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
作者:
李秀建军王路珊
来源:
石河子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事业发展
师市
妇联组织
妇女联合会
经济社会发展
团体组织
妇女代表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代表大会
-
描述:
师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
在同一地平线上(现代女性婚恋观、经济观、事业观剖析)
-
作者:
王国荣
朱健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同一地平线上(现代女性婚恋观、经济观、事业观剖析)
-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
-
作者:
任洪玲
王彦军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文学
弱势
女性文学
生成
-
描述:
吉尔·德勒兹“弱势文学”思想中的弱势、生成、辖域化、解辖域化等重要概念是理解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辩证互动关系的关键词。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存在某种暗合,是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这主要体现在生成—女人、女性文学作为弱势文学的三种特征、女性文学中语言的弱势化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而存在的表征将为女性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路径。
-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刍议
-
作者:
陈静
王蓓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女性文学批评
近代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指写作或出版于1840—1919年间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作品。其内容涉及诗、文、词、弹词、小说、戏剧等文学类型或作品;形式包括诗文选本、诗话、词话、论诗诗、题词、诗文序跋以及杂见于其他作品中的文学言论等。在文艺学、近代文学、文学批评史等相关学科领域中,近代女性文学批评尚处于缺席状态。近十数年来,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兴起,间接为之提供了部分资料与研究成果。但囿于资料、观念等原因,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大量空白需要填充。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的文献数量远超想象,近代实可称为女性文学批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对父权社会女性想象的解构
-
作者:
王晓宁
任洪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制
爱情婚姻观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权利,中国女性文学不仅改变了父权统治下女性"失语"的状态,还批判了父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不合理规制,解构了男性制造的诸多女性想象。张爱玲、铁凝的小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神圣"、"无私"的母亲形象,冰心、张辛欣指出女人不能以爱情、婚姻为毕生追求。这些文学作品呼吁女性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
-
后殖民批评语境下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
作者:
李嵘剑
王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批评
西方“后”学理论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身份认同
-
描述: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
新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写作转向
-
作者:
史莉娟
王侃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写作转向
女性文学
-
描述: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可大概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自身的缺陷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个方面。面临文化语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女性文学将在陷落与突围的反复中继续探索。
-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
作者:
罗萍
王秀英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主流
女性学
性别平等意识
-
描述: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