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欲望的双重表达与变奏
作者: 王春霞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   张扬   压抑   变奏  
描述: 步入文坛20余年,作家赵玫以自己的勤奋和才情盖起了“一片美丽的村庄”(冯骥才语)。这村庄,不拘一格,却又独树一帜。赵玫偏爱女性题材,对女性深层意识、生命本质的表现情有独钟。欲望是她思索两性关系的一个基点,关于欲望的思考贯穿在她各个时期、各类题材的作品中。从中,我们能够梳理出欲望的压抑与忍耐,欲望的释放与张扬两种明显不同的女性欲望表达,也能够体会到因这两种欲望表达的变奏而呈现出的矛盾、复杂的文本特点。本文便是从欲望的角度切入赵玫女性题材作品,期望从更深处了解这片“美丽的村庄”之于女性文学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三
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
作者: 王晓媛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反思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   性别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女性文学”研究已经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这一概念,其初衷是要与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美学观,文学形式及传统相对抗;同时试图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最终改变文学领域中女性受排挤,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它在磅礴悠久的文学史中占据何种地位,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何方。从这些问
《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
作者: 王海荣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性别困惑   渊源   局限   拓展  
描述: 《再生缘》是清代乾隆时期一部杰出的弹词,前十七卷是杭州才女陈端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后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成。在这部精彩绝伦的弹词作品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女扮男装”的情节模式。本文试图剖析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从而管中窥豹,从一个侧面来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加以论述:首先,介绍《再生缘》的作家陈端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其次,理清女扮男装这个文学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对比中找出《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所借鉴并发展的源头;再次,着重解读《再生缘》中的女扮男装情节
人生歧路上的追寻
作者: 王艳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价值   女性境遇   创作基调   庐隐作品  
描述: 闽籍作家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拓荒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擅长小说创作,也写诗歌、散文,而小说影响最大。作为20世纪“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庐隐用她的创作实绩昭示了女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她与冰心、冯沅君、凌淑华、苏雪林等一同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推波助澜,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第一道亮丽风景。庐隐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女人,性格直爽。不幸的是,她一生中经历的坎坷太多了。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她的作品中,总是强烈地流露出她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这种调子,几乎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又是用一种自然
《嬉雪》和《荒山之恋》译本中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王雪梅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女性意识   朱虹   孔慧怡  
描述: 翻译和性别隐喻的历史渊源由来己久。“女人”和“翻译”同属于话语的边缘地位。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前者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后者是地位低下,低弱派生的女性。翻译和女性常常被相提并论。这既是对女性的轻蔑,也是对翻译的贬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的“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导致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个新课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强调了译文与
中国新生代女性电影主题研究
作者: 王卓珏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阐述   研究范畴   主题研究   终极追求   女权主义   创作   新生代导演   电影主题   女性电影   双性对峙   主题分析   生存困境   影视批评   双性和谐   中国   主题诠释   新生代电影   理论   文本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中选取属于本文研究范畴的二十余部女性电影,从电影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影视批评、叙事学等相关理论论述新生代女性电影的主题。对新生代女性电影主题的梳理将进一步完善新生代电影及中国女性电影的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绪论,从新生代女性电影的界定及创作情况、国内外女性电影理论研究概况、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女性解放”,从历史重负下难以被解放的女性、被社会压抑的多舛命运、女性的生存困境三个主题分析新生代女性电影,其实是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控诉。第三部分“女权主义
张爱玲小说性别意识论
作者: 王新梅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人性   书写策略   性别意识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自觉高扬女性旗帜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女性立场与关照视角是独树一帜的,表现出鲜明自觉的性别意识。她的性别意识既是女性的又是超越女性的,流动于其文本创作和个人生活中,有一个奴化、异化、超越的过程,是矛盾、反复、衍异的,呈现出一种复杂组合和衍变张力,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张爱玲的性别意识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张爱玲小说的哲学文化观念,并在比较视野里梳篦张爱玲性别意识与中国女性文学的关系。首先,本选题借鉴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简要回顾,分析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女
外来影响下的女性小资文学
作者: 王志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女性小资文学   文学价值   外来影响  
描述: 于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女性小资文学,向人们展示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小资”群体是现代都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小资群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映小资生活的女性小资文学则是认识小资群体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女性小资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深入了解、研究女性小资文学,对女性小资文学进行批评指导,也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目前女性小资文学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
透析生活本相 关注平凡人生__论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
作者: 王建丽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特征   主题   新写实主义   成就  
描述: 池莉小说以其描述生活的真实性、女性细腻敏锐的目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悲喜兼容、庄谐互见的审美品格,成了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代表。池莉的作品始终关注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将自身的主观意象和情感体验深深融于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中,在叙述视角、价值选择、语言风格上表现出新写实主义特征,拓展了文学的审美领域,还原了世俗生活本相,创新了女性文学。探讨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和总体成就,对于揭示其作品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深层文化心理有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研究提供了借鉴。
张洁作品中的“爱”的主题的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   “爱”的主题   研究   小说  
描述: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深度、有个性且很有影响的女作家。1978年,张洁以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且一鸣惊人,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发表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祖母绿》、《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等一系列很有影响的作品。特别是她80年代创作的《方舟》被称为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起点。2000年左右发表的长篇小说《无字》被认为是张洁的创作风格的另类极致。张洁的作品,以尖锐的思想探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
< 1 2 3 ... 134 135 136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