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4 条
-
从秋瑾诗词的悲秋情结看秋瑾与“秋士之悲”
-
作者:
王颖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秋文学
中国古代
中国文学史
诗词
伤春
悲秋意识
秋瑾
忧患意识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以拆字法将"愁"巧妙地阐释为"心上秋",显得十分有趣。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中国古代饱经忧患的文人悲秋情结的曲折反映。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始,历代文人就在这凛冽的秋气中徘徊、高歌或悲鸣。长久以来,悲秋与怀人伤别、羁旅飘零、悲士不遇等主题相联系,不仅外化成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而且内化到文人的心理结构中,成为一种深厚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混合与沉淀,即"悲秋情结"。
-
与张爱玲不期而遇
-
作者:
王羽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罗兰
胶片
张爱玲
上海女作家
苏青
上海图书馆
四十年代
天地人
日报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四年九月,我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陈子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陈师出奇瘦长的身影进入我这俨然"乡下人"的视线,我怎能不激动,《私语张爱玲》和《作别张爱玲》的编者,就在我眼前了。自高中时代开始的对张爱玲绵延不绝的痴迷,贯穿我整个高
-
性别与女权主义--探讨女性文学的一个误区
-
作者:
王乐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性别与女权主义--探讨女性文学的一个误区
-
为了双性和谐的人类美好理想―评赵树勤主编的《女性文化学》
-
作者:
王福湘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学
主编
理想
双性和谐
中国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
-
描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以至女性文化的研究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研究者从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特征和几部有争议小说的评价问题起步,讨论各方都显得何等肤浅、狭窄和寂寞。现在,女性学已经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蔚为大观。从文学扩展到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文坛进入高校,对外适应全球化潮流,对内正深入底层妇女群众,其势方兴未艾,整体上可谓学贯中西而融会古今。新近出版的《女性文化学》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值得推荐。正如张首映所言,“女性主义批评也许是这个世纪惟一能延
-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
作者:
王金胜
来源:
莫愁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对城市女性生存困境的抒写
-
作者:
王少瑜
来源:
西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生存困境
自我拯救
商业社会
性别创伤
-
描述:
女性的城市体验是 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关注焦点。作家们在其作品中着重抒写了由商业社会的物化和男权话语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 ,以及她们在寻找自我拯救的策略时的迷失
-
刘松玉:把民族服装“绣”到卢浮宫
-
作者:
王春晖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民族企业
女企业家
刺绣
韩国
卢浮宫
女性学
民族服装
服装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描述:
2006年3月,亚洲女性学会论坛在韩国召开,刘松玉作为吉林省唯一一个从事民族服装业的女企业家赴韩国参加了这个论坛。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是许多亚洲成功女性和知名女性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刘松玉却有幸参加了两届。在这两届论坛上,刘松玉侃侃而谈,她对民族服装和民族企业的思索以及提出的观点,引起了组委会的关注,与会人员不禁对这个来自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女企业家刮目相看。
-
俗世化与个人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主流倾向
-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俗世化
个人化
女性写作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占据女性文学的的主流。
-
从“人”到“女人”的历史性突围―重评张洁《方舟》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
王颖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女性同盟
转折点
-
描述: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张洁是具有奠基性的的重量级作家。作为她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方舟》不但在张洁个人创作历程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体女性观念的转折点。在20世纪前半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人”的意识并没有进一步发展为明确的性别体认,而是被激烈的革命政治思潮彻底隔绝,而历史土又一次的从“人”到“女人”的观念上的突围,正是从《方舟》这里开始的。
-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母题
-
作者:
王桂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母题
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有着一些相似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形成了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爱情、女性与社会、女性与命运等较为固定的创作母题,并附丽了中国文化的浓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