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 】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犹太女性的情感反叛与现代超越:茨鲁娅·沙莱夫小说《爱情生活》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爱红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莱夫小说
以色列文学
《爱情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爱情生活》是以色列当代女作家茨鲁娅-沙莱夫的作品,她凭借这一小说赢得了“九十年代新女性文学浪潮中最富有天才的小说女作家之一”的声誉。茨鲁娅-沙莱夫的作品几乎都以女性为主题,她一直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和解读了茨鲁娅-沙莱夫的长篇小说《爱情生活》。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茨鲁娅?沙莱夫的创作及她本人的女性思想,并就《爱情生活》作了故事分析。 第二部分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评析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爱情生活》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不同个性的
樋口一叶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初探:以作品中表现的文明批判为中心
作者:
王漫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恋爱
批判
男性
拜金主义
立身出世
描述:
本篇论文题目为“樋口一叶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初探-以作品中表现的文明批判为中心-”。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关于樋口一叶的研究书目和论文都非常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樋口一叶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展开的。因此,本篇论文中一改现阶段以樋口一叶文学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为中心的研究现状,将焦点放在三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男性主人公身上。通过对这些男性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并结合樋口一叶生活的明治时代的大背景,对樋口一叶的文明批判精神也做了考察。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对樋口一叶的研究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对女性形象的
论《凤双飞》
作者:
王艳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凤双飞
人物形象
描述:
弹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韵文体的叙事文学,我国的弹词创作在清代蔚然成风,出现了诸多的弹词著作。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多共同点。从创作者来说,以女性为主,她们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笔下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从文章篇幅来说,这些作品动辄上百万字,花费了作者多年的甚至是半生的心血;从文章内容来说,主人公大多为女性,这些女性都有建立一番功名事业的愿望和才华,并常以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出现。但这些优秀的弹词作品在我国研究甚少,不能与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相比。因此对弹词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清代
小说翻译中的译者行为倾向:以Before I Die翻译实践为例
作者:
王旦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内行为
译者行为
译外行为
翻译行为
描述:
梅塞·罗多雷达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西班牙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在学术界获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在美国和西班牙地区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梅塞·罗多雷达刻画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给予了笔下女主人公同情,并重点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Before I Die是梅塞·罗多雷达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选自TheSelected Stories of Merce Rodoreda,由美国翻译家玛莎·坦南特翻译成英文,笔者以英文译本为底本着手进行翻译。广义上的“译者行为”包括译者的语言性翻译行为和语
成长与自我实现—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读《我的安东尼亚》
作者:
王媛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成长和自我实现
《我的安东尼亚》
理性
描述:
薇拉·凯瑟(1873-1947)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其对美国西部拓荒生活饱含深情的描写而声名远扬享誉文学界。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其“拓荒三部曲”,即《啊!拓荒者》、《云雀之歌》和《我的安东尼亚》三部歌颂拓荒者勤劳、坚毅的小说。凯瑟的作品思想性较强,打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独立坚强、勇于挑战权威和陈旧观念的角色。评论家历来将其视为最经典的女性主义作品。近十年来,对她的作品研究出现了以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为切入点的趋势。迄今为止,根据CNKI数据库的统计,将近有一百篇
尤莉娅·弗兰克小说《午间女人》沉默主题探析
作者:
王稀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尤莉娅·弗兰克
沉默
《午间女人》
描述:
作为德国文坛“小女子奇迹”的代表人物之一,尤莉娅·弗兰克凭借自己的创作才能征服了国内外的读者,被视作同代德语女作家中的佼佼者。长篇小说《午间女人》是她的代表作,荣获了2007年德国图书奖以及中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8)”奖。本文以这部小说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小说中的沉默主题。《午间女人》这部小说是尤莉娅·弗兰克根据家族故事改编创作的。它集中叙述和描写了一个犹太女人在一战、二战中的生活和成长经历。目前关于该小说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家族故事素材,女性的命运以
身份的认同与重构的焦虑—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身份建构意识
作者:
王谦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焦虑
重构
严歌苓
身份认同
描述:
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严歌苓个人经历的考察并结合作品研读,来深刻透视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层层焦虑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构建意识。透过文本以及作家经历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焦虑情绪和创作心态,再进一步研读作家在异质文化下的边缘书写以及在双重视野下产生的对故国的回望与反思,从而探寻作家在多元文化形态下的身份建构意识。以文本研读和作家经历并行探析的方式,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有关身份/认同、离散等文学理论以及华文文学、女性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论文研究写作。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作家的写作意识和心态入手进行分
旗袍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王一帆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
旗袍
影视作品
应用
描述:
一直以来,服饰就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服饰在影视作品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为角色塑造、场景烘托、引导剧情等影视需要服务着。同时,由于影视作品的年代、地域、风格、思想中心的不同,服饰符号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服饰作为影视符号的一种,也起着区分与标识的作用。而旗袍,就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一个具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服饰符号,既起到了影视服饰应有的基本作用,同时也为电影打上了浓厚的“Made in China”的文化符号。旗袍在我国电影作品中可谓遍地开花,不同年代、不同风格
朱天文小说创作中“语:图”关系研究
作者:
王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天文
语言
影像
图像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消费观念的发展,人类真正进入了“读图时代”。视觉媒介和视觉产品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成为文学理论中的一个热点。一方面,文学为图像提供了题材范围、艺术手法,文学作品成为影像改编的基础原料;另一方面,图像元素以其高度的直观性、生动性、隐喻性成为文学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相对应的特定符号系统。而由文学改编的影像作品也帮助读者更进一步认识、解读文学作品。文学艺术与视觉艺术在取长补短以及互文的过程中,达到共赢的局面。朱天文的创作既迎合了视觉文化时代的节奏,
美国女性的国际政治参与
作者:
王丹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权利
国际政治参与
女性领导人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参政的话题,在学术领域,新颖而流行。受女权运动影响,女性参政规模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政治参与,从广义上而言,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狭义上而言,指公民竞选公职。关于女性政治参与的学术研究,既有探讨女性参加政治斗争、争取政治权利的历史,也有结合女性主义谈女性政治参与,并且从世界范围内讲述卓越女性领导人的政治生涯。而国际政治,似乎更是男性领地。即使参与国际政治的女性人数呈上升趋势,但与男性相比,这仍然只是沧海一粟。从定义上来讲,国际政治参与也包括世界各国公民参与国内国际生
<
1
2
3
...
14
15
16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