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丽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女性主义  
描述: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了收视狂潮,制造了一个个相关的商业奇迹,标志着新一轮的“韩流”来袭,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媒体再现理论,对该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进行了解读。随着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相对于较早时期,媒体文本中对女性的刻画已经逐渐改变了,也就是说,从刻板的女性形象发展到了更加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通过对《来自星星的你》文本的细致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女主角有时被描绘得独立、果断并有着职业精神,同时在浪漫关系中抱有服从男主角的传统观点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形解读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弱女子”还是“女汉子”:青年男性择偶观念变迁探究
作者: 王聪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择偶偏好   女汉子   青年男性  
描述: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法律和制度层面不断发生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着激烈的变迁。随着“女汉子”群体的出现,传统女性形象经历着彻底的颠覆和解构。在这个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成常态的风险社会,当前青年男性婚恋观总体上已走出传统,但却未完全走进现代,他们对传统和现代婚恋观并不是绝对地拒斥和接受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多重拒斥与接收,本研究从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出发,详细介绍了女性身份、角色、社会性别的概念和变化,阐述了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现状及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并将婚恋家庭领域的一系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面向透析
作者: 王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特题材   爱情主题   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建设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描述: 本论文主要以对“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力图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多面向上加以分析。除“引言”、“结语”外,全文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以“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开篇之作——《内蒙人民的胜利》为例,分析该电影的成型前后以及艺术上的造诣。在历史背景分析中尽力还原其历史真实,交代其在何种政治历史境况下成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在对影片具体的文本分析方面,笔者主要从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作为首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完成的开拓性意义。第二章重点分析以《神秘的旅伴》和《山间铃响马帮来》为代表
从《风中一瞬》探析布林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王倩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中一瞬》   安德烈·布林克   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自然   种族   女性  
描述: 作为当代南非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安德烈·布林克以勇敢的反抗精神、丰富的叙事技巧和巨大的文学成就享誉世界文坛。《风中一瞬》,作为布林克的早期成名作,展现了一名白人男性作家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小说中,布林克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为背景,将自己毕生关注的“爱情、生存、种族”这三大主题与南非社会突显的三重关系“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人类与自然”交织在一起。小说所描绘的白人女性伊丽莎白与黑奴亚当之间的跨种族爱情,是对种族隔离现实的一种伊甸园式超越与反抗。本文依托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福柯的
普契尼歌剧中悲剧色彩女高音的音乐风格及形象塑造——以《人们叫我咪咪》和《挂满了柔软幕帐》为例
作者: 王双双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悲剧色彩   形象塑造   咪咪   曼侬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创作歌剧时更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真实色彩,擅长刻画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情,毫不隐晦的讽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现象与真实现状。歌剧的脚本是普契尼非常注重的,戏剧第一一直是他歌剧创作遵循的一项原则,他要求剧本作者可以为他写出让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剧本。普契尼也一直遵循着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本色,十分注重歌剧中人声的地位与影响,他勇敢的打破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死板的分界线,巧妙地将朗诵融入到咏叹调中,更加深入地刻画了角色的
对抗男性历史——艾德里安娜·里奇《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之误读策略
作者: 王盼盼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德里安娜·里奇   哈罗德·布鲁姆   《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   强劲诗人   误读  
描述: 艾德里安娜哩奇(1929-2012)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主义诗人、批评家和散文家。她丰富多产的作品在文学界广受赞誉,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美国诗人,更是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下的“强劲诗人”。位列“强劲诗人”之一意味着无论是在诗歌技艺上还是思想深度上,相对于前辈而言里奇都有很大的突破。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里奇是如何获得心理和美学上的双重权威的?诗集《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是里奇历经四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本文立足于这样一个问题,以该诗集为研究对象,研究里奇迈向“强劲诗人”之路所采取的策略问题。在哈罗德·
移民女性在爱尔兰当代电影中的呈现
作者: 王黎藜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社会   爱尔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移民女性  
描述: 曾经以贫穷、饥荒、天主教等为人们知道的爱尔兰共和国,在加入欧盟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的“凯尔特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爱尔兰国内劳动力紧缺,吸引了大量合法和非法移民。移民中不仅有持有工作许可证的欧盟公民,还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避难者,还有难民。其中,东欧,非洲和亚洲是爱尔兰外来移民的主要来源地。一直以来都是移民输出国的爱尔兰,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标签,成为了移民输入国。而且移民中女性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男性,移民女性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出现在爱尔兰当代的电影中,成为爱尔兰当代电影
《醒来歌唱》与《推销员之死》中的犹太性研究
作者: 王冬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克莱福德·奥德茨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醒来歌唱》   犹太性  
描述: 克莱福德·奥德茨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戏剧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醒来歌唱》描写了大萧条时期发生在伯杰一家的生活故事,揭示了中产阶级家庭面临的的生存困境。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其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创作于一九四九年,讲述了经济危机影响下洛曼一家的悲剧故事,表现了商业社会中美国梦的破灭。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后者在犹太要素表现方面受到了前者的影响,但同为犹太裔美国戏剧家的奥德茨和米勒在剧中为了表现犹太性而采用的写作方式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旨在解读两部戏剧所包含的犹太性。全文包括引
< 1 2 3 ... 9 10 11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