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 】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论堕胎问题与美国政治:1973-2007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诉韦德案
美国政治文化
堕胎政治
描述:
堕胎争议在美国由来已久。1973年之前,堕胎问题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化的两个阶段。堕胎问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见证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见证了她们为自身福祉而奋斗的艰辛。然而,反对者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正反双方的矛盾观点最终被扩大,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堕胎政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几个典型案例折射出堕胎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此外,因为堕胎争议分裂并引发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在选举、制定公共政策、官员任命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堕胎政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分析堕胎政治背后的政治行为、利益冲突,
论妇女参政
作者:
王凤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描述:
妇女参政始于19 世纪下半叶,最初展现为英国、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妇女参政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久远的历史渊源,作为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是不可忽视的巨大资源,妇女参政不仅是女性社会参与的基础
19 世纪美国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初探
作者:
王菲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禁酒运动
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
描述:
19 世纪的禁酒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社会改革运动,它从萌芽到顶峰共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热情地投入其中,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禁酒运动中的禁酒妇女组织
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研究——以对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为重点
作者:
王芳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人权保障
新时期
妇女人权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为研究对象,并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论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妇女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权利、受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保障妇女的五项基本人权所综合运用的法律、行政和舆论等各项措施和手段,并运用图表、数据论证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中国妇女人权保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妇女人权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妇女人权保障与中国特色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翻译中译者地位的思考
作者:
王琴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文化转向
译者地位
翻译策略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翻译与文化结合起来,并且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视角。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人们认识到翻译主体的政治,社会,历史等因素。因此,人们开始日益关注译者的地位问题。 性别话题,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文化转向将性别与翻译联系起来,这是促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重要因素,尽管还有其他因素如女性与翻译的历史联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性别问题列入译者的主体性范围内,强调译者的性别对翻译的影响。译者的性别,同译者的民族,阶级,意识形态等因素
英语语言中公共场合下言语交谈的性别差异
作者:
王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言语差异
统计学
公共场合
性别
描述: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社会语言学家就性别的言语差异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言语交谈所发生的交谈场合或交谈语境,从而导致了研究的片面性:即“概括性”。另外,为何男性和女性在交谈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仍然是社会语言学家所争论的问题。本文所要完成的正是试图对英语语言中言语的性别差异进行“语境化”的研究,并探讨造成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文章将从美国现代电影中随机选取30段男女间在公共场合的对话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作者:
王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de
harmony
study
images
woman
dichotomy
sex
Beauvoir
second
The
the
Simone
and
of
man
women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和奠基人物,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理论对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波及中国,其作品和论著被初步译介和研究,但总的说来深度不够、不系统。在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较成熟。鉴于波伏娃对女性历史、社会处境的深刻分析,其作品对女性状况的关注和集中表现,以及她本人在改变妇女状况方面的实践、先锋和表率作用,她的理论、作品和实践被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
唐群英女权思想研究
作者:
王世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群英
辛亥妇运史
女权思想与活动
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唐群英则是领导这一潮流的中坚人物,其女权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与辛亥前后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紧密相连。本文根据唐群英女权思想发展脉络,分四个阶段对其男女平等思想、女子救国思想、女子参政思想、女子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以唐群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为线索,着重探讨她的男女平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二部分阐述了唐群英的女子救国思想。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留学日本的唐群英不仅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并将其转化革命活动,产生
美国“肯定性行动”大争论
作者:
王巧平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自从林登·约翰逊总统在1965年9月24日签署了第11246号行政
命令以来,肯定性行动计划(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s)已经在美国
正式实施30多年了。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有否存在与实行的必要的辩
论,30多年间几乎没有间断过。在过去一些年里,这种辩论变得更为尖
锐和激烈了。作为肯定性行动计划的一贯受益者,黑人等少数种族团体
和妇女组织是肯定性行动的传统支持者,他们竭力维护其合法性与合理
性。但是肯定性行动计划越来越遭
论俄语中的性别因素
作者:
王大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平等
性别
差异
描述: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中以语音形式产生并不断发展的符号系统。它能够表达人的思维所要表达的一切概念。语言既是一个符号系统,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社会性表明,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离开人而单独存在。语言首先是为人类的交际而存在的,而人又分为男人和女人,所以在交际中男人和女人必然有不同的表现,这一切反映到语言中就是语言中的性别因素及在交际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在最近几十年里,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性别语言”。它立足语言中的人来研究语言及言语中的性别因素及差异。英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有比较长的历史,并
<
1
2
3
...
6
7
8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