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
叙述中的偏执想象:新时期女性形象的男性书写
-
作者:
王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想象
新时期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男性作家立足于自己的写作,从主体体验者和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臆想,他们可以凭借个人好恶定义女性的贤淑温婉或红颜祸水,也可以凭借女性对自己的崇拜来完成自我崇拜。同时,他们在主体地位上用一种俯视的角度观察和书写女性,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对女性形象的臆想和理解,虽然打出了他们大多是“热爱女性”的口号,但是在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只是他们叙述中的偏执认为和想象而已。针对这一文学现象,本文主要分为三章九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试图在一定形式上找到男性作家进行此种创作的原因。第一章:男性视野中的女性
-
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兆彬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阎连科小说
形象成因
悲剧根源
悲剧蕴涵
女性形象
-
描述: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在其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共创作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和近百部中短篇小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评论者更多地把目光投注在其小说的主题、意象、叙事技巧等问题上,而对其文学世界中活跃着的一系列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关注甚少。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阎连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系统地类型梳理,第二章探寻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第三章重点分析造成这些女性形象悲剧的根源,第四章着重探讨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因。本文主要从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这个角度去解析阎连科的作品,
-
图析中国时尚杂志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雯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尚杂志封面
大众心理接受
创作态度
女性图形的符号化
-
描述:
时尚杂志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受众主体——女性消费者的审美导向、价值选择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社会传媒发展到全球网络和电子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传播中女性形象由最初的娇羞、保守和含蓄慢慢发展为放开、职业化、直视观众的姿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树立价值观和消费哲学,置追求时尚和都市生活的女性于更隐蔽地男性主导和商业主导的文化语意和社会生产中。这种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大众对女性媒体形象的接受,以及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悄然改变。本文旨在以艺术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图形化分析为
-
论铁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丝倩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论铁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
-
《中国民族报》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艳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成见
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中国民族报》
-
描述: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里,“性别与媒介”研究在逐渐发展壮大。但目前我国新闻报道中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事件报道的权威报纸《中国民族报》来进行解读,希望全面探视民族报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以使新闻报道朝着有利于少数民族女性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动机,并明确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民族报》中少数民族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和文本分析,以期能达到丰富媒介中有关女性形象研究理论成果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性别与媒介关系的研究综述,从国内外的研究历
-
论伊恩·麦克尤恩《日光》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蕊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光》
两性关系
女性角色
伊恩·麦克尤恩
-
描述:
从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至今,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一直表现出他作为一名严肃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2010年的新作《日光》以新千年的环保危机为背景聚焦人性,用冷静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新世纪复杂的两性关系。本文试图用女性主义批评对小说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小说的叙事线索来解读两性矛盾产生的根源,反映作者对处于依附地位的女性的同情,对极端女权运动的否定,对追求独立经济社会地位的妇女的欣赏和支持。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介绍麦克尤恩在国际文坛的重要地位及其作品
-
《西游记》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案
《西游记》
女性形象
类型
-
描述:
《西游记》研究中,女性形象长期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近三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多是对女性形象的概括说明,而缺乏具体的分析,特别是极少类型与个案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尝试,包括妖、仙佛、世俗女性三类共十个形象;其中女妖最多,故又分为妖女、妖妇两类。加以对全部女性形象特征的概括,故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妖女即未婚女妖形象。这类形象大都为多情女,无不欲招唐僧为婿。她们个个天姿国色,武艺超群。但由于往往是仙女思凡下界为妖,所以大都有“主人”,最后战败,仍可免于一死。这类形象主要有蝎子精、蜘蛛精、老鼠
-
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颖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他者
女性角色
弗兰纳里·奥康纳
受害者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这个名字在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史上一直闪耀着迷人而耀眼的光芒,她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尤其是她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发表,更是确立了她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大师地位。国内外批判界对奥康纳小说中的宗教主题、南方文学色彩、怪诞以及暴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常常忽略了其小说中的女性世界及女性主题。事实上,奥康纳塑造了众多生动而意义深远的女性形象。本论文试图从作者的女性作家身份出发,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其笔下的怪诞女性世界,以期更深刻地分析其笔下的女性人物。作者在本
-
女性美的不同诠释:《洛神赋图》与《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康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洛神赋图
中西方比较
维纳斯的诞生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西方美术比较是我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观与哲学体系不同,中西方绘画从选材、构图、绘画语言、表达意向上必然拥有各自独特的审美特色,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也遵循着这一点。中国的魏晋时期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都是文化四溢的巅峰时期,“人”这一主题在这两个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同样的共鸣,这两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开始关注人的存在而非神的眷顾,顾恺之和波提切利作为这一时代的艺术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二者的绘画作品对其所在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侍女图的先河,其女性独
-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健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
1
2
3
...
20
21
22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