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困境中的反叛与突围
作者: 王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探寻   反叛与突围   女性解放   精神和品格  
描述: 本文以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文化与人性的冲突之中把握女性文学的精神走向和创作品格。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是从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高度上探寻和思考着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解放的道路的。无论是对父权制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否定,还是对女性/母亲的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同和界定,以及对女性自身身体的认识和发现,亦或是在性和爱的纠缠中对人性的审视,都是立足于对人性的提升和完善的价值立场,使人能真正超越性别狭隘的偏见,走上通往人性的自由、健康和和谐发展的理想天国。这既是女性作家
辽金女性作家及作品考论
作者: 王荣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家   作品     女性  
描述: 时至今日,辽金女性文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没有任何一本有关此一内容的专著问世。因为作品的严重散佚以及编写者源自主观的不够重视,使得现在所能见到的各种有关辽金文学研究的作品中,对辽金女性文学的描述普遍较为简略。所常见载的辽代女性作者也总是局限于萧观音、萧瑟瑟、耶律常哥等零星几人,且常是蜻蜒点水般的几语带过;论述金代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篇章,更是鲜见。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查阅了数百部文献,搜集到辽金两代共计三十一位女性作家、八十篇女性作品的相关资料。并在这一篇论文中,对这三十一位作家的生卒年、生平事迹、所生活
常态叙事下的都市女性:论王安忆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创作
作者: 王莉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王安忆   都市小说创作   人文关怀   常态叙事   都市女性  
描述: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跃上文坛至今,王安忆用她几十年笔耕不缀的创作态度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她的小说风格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当代文坛上实属罕见。她从《雨,沙沙沙》的清新走向《小鲍庄》的寻根,再到《长恨歌》的精致、《富萍》的纯净、《我爱比尔》的思考,一路走来的历程回头看去是一串踏踏实实的脚印。特别是90年代以来,她以更加成熟的创作为我们构建了她的上海艺术世界。以上海民间文化和上海女性为书写对象的王安忆在她的上海书写中渗透了对城市日常文化和都市女性命运的思考,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价值。<br
梅娘小说创作论
作者: 王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小说   民族意识  
描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四十年代,带有社会革命色彩和民族解放斗争气息的文学创作,成为相当一部分女作家的聚焦。与此同时,在这一主潮外,还有一些女作家执着于表现内心体验,讲述凡人琐事,尤其关注女性命运,从而表现出很强的女性意识。梅娘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曾于张爱玲并称为“南玲北梅”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人间的百般磨难之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与张爱玲的大红大紫相比,梅娘显得颇受冷落。笔者在本文中将从以下方面对梅娘的小说创作加以阐述,以期对梅娘及其小说创作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论文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
论柳·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的悖廖艺术手法
作者: 王卓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悖谬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生存环境  
描述: 柳德米拉?斯捷凡诺夫娜?彼德鲁舍夫斯卡娅(Людмила?Стефановна?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她凭借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法,得到了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悖谬艺术手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我们从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了她笔下主人公孤独的人生,分裂的性格,挖掘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展示了悖谬艺术手法的应用,阐述了其创作意义。作家以悖谬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生存环境,揭示出了作家创作的倾向和审美意图。最后分析了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悖谬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辛辣、
从感悟到建构
作者: 王迎春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   女性视角   王安忆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 无论在中国当代庞大的作家行列中,还是在新时期异常活跃的女小说家群队里,王安忆都是一个优秀者。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野下探讨了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在世界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王安忆对中国古典时期、五四时期、五六十年代、新时期的女性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根据王安忆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三次转型,把她的小说创作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依次以王安忆每一阶段的代表作品为例,探讨了王安忆关于女性小说的创作手法、主题、演变及其流向。并把她与张爱玲和同时期的张洁、铁凝等女作家以及90年代以后的陈染和新生代的卫慧等女作家进行了
城市职业女性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郑州、荆州两城市的实证调查
作者: 王颖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描述: 我们今天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带给人类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我国也于1997年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但是由于时间短、成果少,目前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大部分集中于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对同样需要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年人关注较少。本研究以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女性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论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
蒙元后妃生活考
作者: 王鹏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蒙元   后妃  
描述: 蒙元时期是蒙古族内部和其他民族的整合、融合和空间扩展时期,蒙古政权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都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蒙元后妃的生活也折射出了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代特色。本文从历史学的研究角度,借鉴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蒙元后妃的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期展现蒙元后妃真实的生活画卷,进而对在传统和变革摩擦中的蒙元社会给予较为真实的再现和补充,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蒙元后妃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学术回顾,阐述了撰写本文使用的基本史料、原则和方法,并对蒙元后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定义
殖民异化与文学演讲:侵化时期满洲中日女作家比较研究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侵华时期   满洲女作家   文化殖民   日占区   伪满洲国   满洲文学  
描述: 本论文试图通过1931~1945年间,日本殖民文化侵略对伪满洲国殖民地和华北沦陷区女性作家精神意识的塑造的分析,总结殖民地女性文学发生和异化的内在规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东北现代女作家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力图改变自身卑微的社会地位,开辟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日本女性文学的高潮期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现代性和人权、人的觉醒是共时同步的。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民间妇女团体及女权主义者在军国主义的威逼诱惑下,发生变节和转向,以协从侵略战争为代价,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伪满洲国时期,受“五四”新
新女性的自我实现
作者: 王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身份   社会颠覆   新女性  
描述: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问世,这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紧紧围绕埃德娜内心情感的复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其与世俗枷锁﹑腐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顽强斗争而展开。作者客观地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渴望与现实困境,因此,寻求自我统一与解放成为肖邦的创作主题。本文力图分析埃德娜对内外两个矛盾自我及个体与其社会角色和谐一致的必要性的认识。对绘画和音乐的深刻理解以及格兰德岛上轻松自在的氛围是埃德娜觉察到现有生活的压抑和残缺不全,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埃德娜开始
< 1 2 3 ... 13 14 15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