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芳】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外国女性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翻译研究
-
作者:
王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尔维亚
文学作品
性文学
生态文学
女性气质
世界文坛
文化翻译
艺术层面
女权意识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引言外国女性文学兴起于女权主义运动的背景之下,自20世纪60年代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后,女性作家开始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女性气质的作品也佳作频出,广受赞誉。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多国女作家在世界文坛取得佳绩,使女性文学成为当代世界文坛中引人注目的独特文学现象。女性文学的核心是女权意识。在艺术层面上,女性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女性气质的审美及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因此,女性文学往往带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
论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蒙昧和觉醒
-
作者:
王芳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蒙昧
-
描述:
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一直演绎着“闺怨”的情绪。“五·四”反封建浪潮 ,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在社会变革、改造中表现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 ,而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正是造成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
-
平安时期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王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朝
个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平安朝时代,人的主体意识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平安朝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体现在爱情婚姻上,她们要求美满专一的爱情质量,努力摆脱作为工具的附属地位,显示了女性个体意识的自觉觉醒。平安朝时期是日本文学的一个繁荣期,也是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一大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女性个体意识觉醒的历程。
-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
事业人生花正红——记西北工大特聘教授高正红
-
作者:
王芳
曹喆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事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高正
特聘教授
女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专家
实验室
人生
-
描述: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仅有的两位女性学者中,高正红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搞航空动力学研究的。在航空领域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活跃着为数不多的女性的身影,高正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带着钦佩,我们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行器设计专家高正红的实验室。
-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
全文: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
浅谈《嘉平公子》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孙其香
王芳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表现
女性意识
嘉平公子
理想爱情
-
描述: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中的独立主体地位与享有平等权利的一种自我认知。本文评论《嘉平公子》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种处于觉醒状态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作品中女郎的爱情心理显示出来的。女性在数千年的父权社会中一直被男性降为“他者”,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奴役的地位,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蒲松龄从男女平等的理想出发,赋予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以独立的人格。而女性在主体意识上的觉醒,促使她们敢于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本篇主要从女郎的爱情愿望以及她在自己爱情上的自主选择等角度,来探讨作品中所显露出来
-
女权主义文化批判中的弗洛伊德
-
作者:
王芳芳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物妒羡
阉割
弗洛伊德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核心观点——身份的形成与性欲和欲望有关,而性别认同、主体认同等观点对女性主义者至关重要。于是许多具有深厚的精神分析素养的女性文学研究者们走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她们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引入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领域,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给与女性主义批评怎么样的影响,二者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
畸形之恋:林白小说女性叙述的原点
-
作者:
王芳芳
来源:
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林白的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从文学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畸形之恋成为了她女性叙述的原点。 关键词:林白;女性叙述;畸形之恋 作者简介:王芳芳 (1982——),女,浙江上虞人,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5-0034-02
-
男性形象的边缘化与女性形象的理想化——评潘向黎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倾向
-
作者:
王菲菲
王芳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解构
男性形象
理想化
潘向黎
边缘化
女性救赎
-
描述:
潘向黎的小说初期创作体现女性的浪漫情怀,男女形象用笔均匀;后来创作中女性形象愈加生动绚丽,趋于理想化,男性形象模糊退缩,走向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