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沈红芳】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在苦难中升腾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感觉
葡萄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扶桑
女性自我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体性
男性
-
描述:
苦难是文学表现的主题之一,就女性与苦难的关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苦难的牺牲品,如杜十娘等,另一类则有幸被拯救得以脱离苦海,如白毛女。虽然结局大不相同,但是这两类女性形象自身,都既没有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没有自我选择和行动的力量,她们是被命运(或者说是男性)玩弄和摆布的木偶,是作家图解其社会理想和文学意图的空洞能指。从性别视点来看,这两类作品都由于缺乏女性观点,使女性的生命状态没有得到出自女性自我的真实表达。那么,在父权制文化的语境下,女性如何表述自身性别与苦难的关系,如何突破传统的限制,真实地表现
-
在苦难中升腾——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自我选择
苦难
文学表现
自我肯定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小说
-
描述:
苦难是文学表现的主题之一,就女性与苦难的关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苦难的牺牲品,如杜十娘等,另一类则有幸被拯救得以脱离苦海,如白毛女。虽然结局大不相同,但是这两类女性形象自身,都既没有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没有自我选择和行动的力量,她们是被命运(或者说是男性)玩弄和摆布的木偶,是作家图解其社会理想和文学意图的空洞能指。
-
教学改革中的现当代女性文学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女性文学
遮蔽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取得硕大成果,但是以往研究过于强调性别理论,造成对女性文学研究的新的遮蔽,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以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社会文化结构与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引论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文化结构
女性话语
中国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我国女性解放道路的特殊性和我国集体本位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内在规定性。近百年来,无论是我国女作家群体的更迭,还是她们的创作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既是20世纪我国社会文化结构变迁在女性文学创作中打下的烙印,也说明我国的女性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结构变迁有着复杂的因应关系,女性话语与政治、经济、历史、民族、阶层等多重话语缠绕在一起,在创作中呈现为综合性的表述。因此,深入辨析社会文化结构与我国女性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扩展女性
-
当代小城文学视野中的乔叶小说研究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形象
小城文学
小城文化
乔叶
小城风俗
-
描述:
乔叶的小城小说继承了河南作家表现中原文化的文学传统,塑造了众多精于算计的小城人物形象。她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河南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小城的内在影响。乔叶经常通过女性叙述者的视点建构小城形象,形成了先抑后扬的叙述模式。乔叶的小城小说由于采用了女性视角和民间视角而多了一些家常,少了几分文化批判的自觉与犀利,但其内容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碰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述策略开启了小城文学的新维度,也为女性文学创作的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综述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学术研讨会
文学文本
-
描述: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的确定,是鉴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化进程中一次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性别,与性别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开始进入我们的学术思维,这次研讨会正是对这种转型的一种回应。性别作为关键词,对女性文学研究来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是因为性别这个概念所涵盖的是男女两性,这样女性文学研究就是以女性文学文本为主,同时又将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女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
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的发现与深化——刘思谦 “人学”理论建构评介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思谦
人学
人文主义
-
描述:
刘思谦的文学研究,始终围绕着“人学”展开。其早期的文学评论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的文学观,中期则以女性人文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梳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脉络,近年来她进一步指出人文主义在实践上必须是个体主义的。人、女人、个人,构成了刘思谦文学研究理论进路的三个阶段,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也反映了我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综合与超越——刘思谦关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20世纪
自觉意识
西方
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
学科建设
-
描述:
综合与超越——刘思谦关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
宏观建构与文本细读——评任一鸣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
-
作者:
刘思谦
沈红芳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女性文学史
内在关联
宏观
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
简史
女性作家群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一方面体现为女性作家群星灿烂,佳作迭出,并与新时期以来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形成一张密密实实纵横交错的网,这必然为当代女性文学史脉络的多角度梳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女性这一性别要素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必然是女性文学修史者需要深度考察研究的理论课题,
-
宏观建构与文本细读
-
作者:
刘思谦
沈红芳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女性文学史
内在关联
宏观
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
简史
女性作家群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一方面体现为女性作家群星灿烂,佳作迭出,并与新时期以来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形成一张密密实实纵横交错的网,这必然为当代女性文学史脉络的多角度梳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女性这一性别要素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必然是女性文学修史者需要深度考察研究的理论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给中国女性文学带来了毁誉参半的深远影响,更是加大了这一领域系统修史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