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杨吉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王安忆
女性意识
都市经验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构成了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条基本线索。新世纪以来,女性人物继续成为王安忆小说的主角。她先后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包括以《上种红菱下种藕》和《临淮关》为代表的小城镇女性形象,以《妹头》和《桃之夭夭》为代表的上海老三届女性形象,以《富萍》为代表的前开放时代的劳动女性形象,以及以《月色撩人》为代表的都市时尚女性形象,《发廊情话》为代表的打工妹形象。这些小说讲述了一个个社会边缘女性的故事,她们或者直面人生困境,自尊而隐忍地生活,或者在大都市的物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王安忆的女性文本,更多的是对这些
-
何时真正撑起半边天?:对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
作者:
杨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教材是社会性别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主流社会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知。尤其是语文教材,由于其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和民主平等理念是今后语文教材编写所要着重注意的。 本篇论文是以一位中学语文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一位女性教师的视角,以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两版教材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
-
裘琏戏曲研究
-
作者:
杨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动机
清初
裘琏
女性形象
戏曲
艺术特色
-
描述:
裘琏(1644—1729),字殷玉,号蔗村,别号废莪子,学者称横山先生。浙江慈溪人,父亲因抗清而牺牲。裘琏天资聪颖,著作颇丰,但是很多都已经佚失,存世的只有《横山文集》、杂剧《明翠湖亭四韵事》、传奇《女昆仑》、体制未定的《万寿无疆升平乐府》和方志作品。本文以裘琏的戏曲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其生平、思想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裘琏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特点,并探讨杂剧在清初产生的变化。第一章在裘姚崇编撰的《慈溪裘蔗村太史年谱》的基础上,对裘琏的家世生平进行梳理,并对他的诗文及创作思
-
三大弹词小说的女性观研究
-
作者:
杨敏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拟男
女性观
双性人格
弹词三大
才女文化
-
描述:
弹词小说是指兴起于明代、至清代发展兴盛的一种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章回体叙事文体,相对于书场说书的“弹词”而言,弹词小说具有案头阅读与雅化的特点。这一文体由于创作者绝大多数为女作家,读者、传播者亦为闺秀,是典型的女性文学。 本文选取弹词小说中被称为“弹词三大”的《再生缘》、《天雨花》、《笔生花》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清时期妇女观的嬗变、才女文化、女性文学繁荣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文本出发,分析三大弹词小说所表达的女性观。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三大弹词的女性观。其一是女性的价值追求:包括女
-
五云深护帝王家
-
作者:
杨裕欣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宋代
婚姻
后妃
-
描述:
近年来,女性研究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此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相关专著与优秀论文。这些论著大都以全社会的整个妇女阶层为研究对象,但是妇女作为一个性别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整体,她有不同阶级、不同职能、不同贡献。只有揭示出有差别的妇女的历史存在,以及性别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复杂关联时,才能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专门史研究提供参照和补充,甚至是矫正。宋代后妃资料除见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各类正史外,还散见于各种古籍文献中,包括宋人文集、笔记等。保存于笔记中的相关后妃生平史料数量丰富且可
-
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研究(1904-1926)
-
作者:
杨好环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
国际妇女组织
妇女运动
妇女选举权
-
描述:
1904年成立于柏林的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是20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妇女组织之一。同盟是在西方各主要国家妇女选举权运动发展的基础上,以姐妹情谊为纽带而组建的。同盟成立之初专注于妇女选举权问题,旨在团结世界上所有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的人们,展开有组织的合作,以确保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同盟主要通过组织召开国际妇女会议、开展国际巡回演说、创办发行报纸刊物等活动,推动国际性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开展。一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授予妇女选举权,同盟开始关注男女同工同酬、已婚妇女国籍等问题。1926年,
-
回族女性与回族文化:回族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杨春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族女性
作家意识
回族文学
古兰经文化
儒家文化
-
描述:
夏晓虹老师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一书的导言<重构晚清图景>里写道“虽然本书的构思是以重新认识晚清社会为依归,进入的途径却选择了女性研究,理由无他,女子在社会现实中的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本文选取回族女性作为对回族文化研究的窗口,正是取其意。回族研究从最初的回族文学史建构起步,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承担着回族历史文化的追踪溯源以及回族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其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社会发展与回族妇女、回族人口与教育等方面的
-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观研究
-
作者:
杨雪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女性观
性别角色
-
描述:
教育对于两性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各种价值观最直接的凭借。语文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材料更以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传递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影响了中学生对所属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现阶段,相关的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少。以往也有学者对教材中的女性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是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前人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我
-
从非单位到单位
-
作者:
杨丽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调控体系重构
社会变迁
组织化
单位化
非单位人群
-
描述:
本文引入单位研究中的社会调控理论,以宏观和微观两种视野对1949—1962年发生在上海非单位人群身上以单位化为特点的组织变迁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阐明社会调控体系重构过程中,人、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建设时期。如何把离散的社会重新纳入到新的政治体系之中,防止体系外的力量构成对新政权的威胁,阻碍新的现代化战略的推行,成为新政府执政的要义。为此,上海市政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基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的重新组织,重构了社会调控体系。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