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玛·德拉布尔《七姐妹》的性别叙事策略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性别叙事策略   《七姐妹》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七姐妹》以巧妙的性别叙事策略探索了女性文学自我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中国当代女性书写具有借鉴意义。作家聚焦于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与精神挣扎,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作家又精心安排了七姐妹的意大利之旅与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互文关系,不仅通过当代人物与远古英雄的呼应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更以独特的女性旅行书写凸显了女性生存与她们在现实中的文化渴望的意义;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作家将七姐妹的旅行表现为与埃涅阿斯的漂泊具有同样意义的告别失败、掌握命运与凤凰涅槃的
双重压制下女性的觉醒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 1850—1904)曾经争议性颇大,而现今已被誉为“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的作品。《觉醒》主要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到关注自我精神生活的独立女性的觉醒变化过程。她的自我意识包括追求精神生活,性意识的觉醒,也包含自我与其各种角色冲突的觉醒以及其挣脱束缚,寻求自由的主题。
论品特戏剧中的政治性
作者: 杨晓雪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品特戏剧   政治性   权力   荒诞   女性形象  
描述: 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当代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荒诞派剧作家之一,其剧作通常被评论家分为早期“威胁喜剧”、中期“回忆剧”和后期“政治剧”三类。本文旨在国内外现有品特研究的基础上,以文本细读方式,结合作家生平及其戏剧主题风格,尝试探索品特各个创作阶段的戏剧中的政治性,指出品特绝不简单地是一个荒诞派作家,剧中的政治声音一直存在,在其早期和中期的戏剧中,政治性被巧妙地掩在荒诞之下。本论文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品特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发展阶段,并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体论证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探讨了品特“非政治”戏剧(
论乌利茨卡娅笔下的儿童形象
作者: 杨琳琳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乌利茨卡娅   儿童形象   苦难儿童   问题儿童  
描述: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Людмила Евгеньевна Улицкая)(1943——)是俄罗斯当代著名女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受到广泛关注,其笔下的儿童形象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乌利茨卡娅笔下的儿童形象分为苦难儿童和问题儿童两类,其中包括从小身患残疾、家境贫困的苦难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或宠溺过度成长起来的问题儿童。通过与经典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肖洛霍夫的对比研究,剖析乌利茨卡娅在塑造儿童形象时在人物特点、内容、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乌利茨卡娅塑造了一系列的儿童
荷兰畅销小说中女性“情爱”主题研究
作者: 杨秀俊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爱   《陪你到最后》   《杰作》   《我想要个孩子》   《命中注定》   女性  
描述: 女性情爱问题,是关涉到女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女性自身的女权意识往往是通过情爱故事来展现的。荷兰畅销小说《陪你到最后》、《小灵魂》、《光之山》、《隐藏的力量》、《命中注定》、《命运的脚步》、《杰作》和《我想要个孩子》等几部作品的作家都是荷兰杰出的文学家,几位作家生动刻画了不同女性,表现了她们在面对情感、命运等问题时不同的情爱态度和抉择方式以及最终的生命归宿。本篇论文立足于荷兰四位作家畅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四位女性人物在生存、婚姻、家庭、死亡中的研究,探讨女权主义在她们身上的投影以及她们
柔石小说研究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类型   柔石   小说研究   叙述方式   人物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当中,柔石不是最突出的,但他的作品对文坛以及社会的影响却是绝不容忽视的。柔石用传统的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去对待世间的人与事,关注个体,关注命运,关注在新思想与传统的共同影响下人们的抗争以及面临的困境。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柔石的生平及小说创作之路,对柔石小说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柔石小说的四个主题:叛逆与思考、控诉礼教与追求自由的爱情、描写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以及对国民性的暴露和批判;第三章对柔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将男性形象分为封建家长型、自私自利型
陈染与法国文学
作者: 杨杰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研究   陈染   法国文学  
描述: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女性作家,陈染在自己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书写女性的生命体验,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艺术特点。事实上,陈染作品中文学风格的形成既受益于长久以来域外文学对其不断的滋养,又同其自身在接受影响之后的主动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近年来的陈染研究中,域外文学与陈染创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未得到学界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以具体的作品分析为切入点,选取法国文学中杜拉斯、萨冈、尤瑟纳尔和普鲁斯特四位作家同陈染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陈染与法国文学的关系进行相对详尽的论述,指明
从德欲分离的单一到德欲兼具的二元--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女性形象在明代通俗长篇小说女性形象发展中的地位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情欲   道德   《西游记》   《封神演义》   女性形象  
描述: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的单一女性形象不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女性形象是德欲兼具的二元:人物设置有德欲两类即菩萨和妖魔,某类人物形象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这表现出明代通俗长篇小说女性形象从单一型向对立型的发展。显示出两书在明代通俗长篇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过渡特征:即从或德或欲的单一—德欲兼具的二元---情欲才德的多元和谐。
论林语堂小说中的女性关系
作者: 杨美林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林语堂   书写   小说  
描述: 自诩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一生著作颇丰。他以“一捆矛盾”般的思想、性格、气质观照文学创作,使其呈现出“看似中西结合,却又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在倾心创作的七部英文小说中,林语堂表现了对女性问题的特别关注。他不仅精心塑造出一幅异彩纷呈的佳丽图,更是不吝笔墨对女性之间的细微复杂关系进行了刻画。这些女性关系融入了林语堂独特的女性观、文化观和美学追求,是解读林语堂小说以及其多元文化心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以林语堂小说中的女性关系为研究对象,分为
从叙事空间到第三空间:《仁慈》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作者: 杨雪莲   来源: 烟台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慈》   后殖民主义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莫里森的小说具有浓郁的黑人文化特质,主题思想深刻,人物形象丰富立体,语言犀利而不失幽默。并且在它的第九部小说《仁慈》中,采用空间叙事手法打破时间叙事传统,在叙事中体现莫里森对小说人物第三空间身份的认同。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农场中几个女性如何克服困难,顽强求生。小说的背景复杂,多种文化与信仰交织而成;人物身份多样,作者的写作手法特别,独特的章节安排,多视角的转换等手法形成了文本显著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