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的呼声:《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陈瑜   杨欧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夫   等级对立   父权制社会   女性主义解读   意识流小说   双性同体   女性写作   拉姆齐   性别意识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凭借自身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旨趣,尝试理解作者的女性写作观。
女性书写与传统重构: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女性视角
作者: 杨林   张辉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重构   女权主义   女性书写   后现代主义  
描述: 女性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压抑的性别,她们被定义为男人的"附属"、物化的"第二性"、男权社会的"他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女性定义为缺陷的存在,基督教文明下的女性是囚禁在屋子里的天使,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之父培根把女性比作男性征服的对象。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性以前所未有的批判力登上了历史舞台,解构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权社会。在文学领域,女性在开辟自己特有的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在书写着女性独有的躯体、性和身份。本文旨在从法国女性书写和英美女性文学传统重构角度出发,厘清女权主义、女性批评的发展维度,揭示女性批评
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高教的影响
作者: 王萍   杨汉麟   来源: 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天花板   美国女子   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主义者   性别关系   女性学   当代女性主义   美国女性  
描述: 女性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尽管它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但它在20世纪末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及原则,给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
红房子模式:论《简·爱》的逃离主题
作者: 杨建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红房子   逃离  
描述: 自妇女解放运动以来,逃离一直是女性文学的主题。简·爱也在不断地逃离中,从幼小时期的红房子事件开始,简·爱的成长就伴随着红房子式的逃离,一直到她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对家和爱的皈依。本文试以小说的故事情节为线索,分析《简·爱》的逃离主题,并得出结论:每一次的逃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为最后的逃离积蓄力量。
家园的向往与失落:论“五四”女剧作家的创作倾向
作者: 周斌   杨新宇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倾向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创作   剧作家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在古代文学史上只占有极其微弱的一小部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往往是作为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附属物而存在的,只不过多增添了一些闲情逸致的点缀而已。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才结束了数千年来女性文学天才被压制、被埋没的悲剧历史,一批女作家以独具的姿态走上文坛,现代意义的女性文学创作才真正诞生。这是因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出现和她们作为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乃是女性文学诞生的必要的历史条件。
论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杨绍军   郭建斌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自我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作家   陈染   女性写作   生存体验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新时期文学的女性写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意识有了更深的自觉。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不再采取回避的姿态,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还是在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上,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直面人生的书写更有力度,对商业社会的把握更有穿透力;女性个人与历史的对话更加孤独也更加执著;商业视野下的女性写作也有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艺术空间;一些女性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则将
论虹影小说的女性叙事
作者: 杨红霞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虹影小说  
描述: 虹影是海内外比较知名的作家,她凭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关于她的作品研究的角度也越来越多,但是从女性叙事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虹影小说的女性叙事作为研究论题,希望从女性叙事的角度对虹影小说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虹影小说的欲望抒写以及虹影眼中的“家”情结,以及虹影小说的叙事特色和女性意识,希望能对虹影小说的研究有所贡献。本论文从文本细读出发,对虹影小说的女性叙事进行探讨,以虹影小说作为论文的切入点,通过对虹影小说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虹影小说的女性叙事特色以及
从叙事空间到第三空间:《仁慈》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作者: 杨雪莲   来源: 烟台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慈》   后殖民主义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莫里森的小说具有浓郁的黑人文化特质,主题思想深刻,人物形象丰富立体,语言犀利而不失幽默。并且在它的第九部小说《仁慈》中,采用空间叙事手法打破时间叙事传统,在叙事中体现莫里森对小说人物第三空间身份的认同。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农场中几个女性如何克服困难,顽强求生。小说的背景复杂,多种文化与信仰交织而成;人物身份多样,作者的写作手法特别,独特的章节安排,多视角的转换等手法形成了文本显著
攻击方式的内隐偏好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作者: 杨璟   罗婷   申传刚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攻击方式   内隐偏好   性别差异  
描述: 本研究旨在从直接一间接、身体-言语和积极-消极三种攻击方式的角度考察攻击方式的内隐偏好以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探讨其性别差异。本研究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42名男性,50名女性)采用3(攻击方式:直接/间接,身体/语言,积极/消极)×2(目标概念:自我/非我,男性名字/女性名字)×2(性别:男性/女性)的混合设计(其中目标概念为组内设计变量),运用内隐联系测验(IAT)测量内隐偏好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台湾当代“性”议题与论述-台湾女性学学会2006年三八讲座纪实
作者: 杨芳枝   黄淑玲   杨幸真   谢坤霖   来源: 妇研纵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台湾当代“性”议题与论述-台湾女性学学会2006年三八讲座纪实
< 1 2 3 ... 31 32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