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 】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试论麦卡勒斯创作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女性意识
麦卡勒斯
女性形象
描述:
尽管卡森·麦卡勒斯不是一个有意识创作女性文学的女作家,但其创作表现了对传统 的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的挑战和颠覆,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女性 歧视的深切不满,以及对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危机的反思。麦卡勒斯从自身感受出发,结 合自己双性恋倾向的心理体验,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投射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艺术地创造出 一系列青春期少女形象、兼具两性气质的自人女性形象和黑人保姆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既是作者女性意识的外化,又是作者对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 的深刻思考。其作品具有一种区别于男性或区别于白人种族
女性形象广告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
杨蜜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策略
广告设计
女性消费行为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广告研究是近几年广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力求在借鉴学术先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与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尽可能地避免以前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本文主要分五部分:现代女性消费行为与广告策略、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魅力与价值功能、女性形象广告的创意与表现、女性形象广告现象解析以及广告女性形象的文化涵义与中西方比较。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作者:
杨瑶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电视广告
广告策略
广告模特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作为一种典型的传播现象,传播功能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广告传播功能的实现必须满足大众媒介,不同的广告主会根据各自特定的市场营销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媒介。如今,传播面积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电视媒介,已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媒介,也是我们接触和接收广告信息最广泛的来源。 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的各类产品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要想让自己的商品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广告商和销售商们必定要在销
川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的传统美: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为中心
作者:
张书杨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端文学
文本读解
传统美
女性形象
描述:
众所周知,1968年秋,川端康成作为日本作家,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以其独特的文学美,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欢迎,一跃成为日本文学传统美的旗帜。他在斯德哥尔摩获奖时演讲的《我在美丽的日本》以及续稿《美的存在和发现》、《日本文学之美》中直接阐述了日本文学传统美所给予自己的滋养。这种美似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川端文学中所描写的女性美,“因为女性比男性美……女性将永远成为作品的基本主题。因为它不会改变” 。但是,这些作品中清纯美丽的女性无不显得悲凉,命运多舛,令人怜悯。她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鳏夫的房产》中贝朗溪的女性形象之解读
作者:
杨雪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之一。他从事戏剧创作近六十年,创作出多部优秀的剧本,并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深受观众的欢迎,也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他的首部戏剧作品《鳏夫的房产》一经出版,反应强烈。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以该剧女主角贝朗溪的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双重性格之下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和她对女性自我的实现。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萧伯纳的文学成就和他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以及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
何时真正撑起半边天?:对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作者:
杨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教材是社会性别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主流社会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知。尤其是语文教材,由于其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和民主平等理念是今后语文教材编写所要着重注意的。 本篇论文是以一位中学语文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一位女性教师的视角,以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两版教材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
《林兰香》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杨小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兰香》
中国古代小说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成书于清初的白话长篇小说《林兰香》,是中国古代家庭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与巅峰之作《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主要比较《林兰香》与才子佳人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的异同,进而分析其文化意蕴,并由此确定其在世情小说史上的地位。 《林兰香》以叙述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迁及日常生活琐事为主,倡导正统规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女崇拜”一脉相承,小说赞美女性的才能,甚至将家族兴旺昌盛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女性身上,但是同时揭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
中国上古神话原型与广告中形象塑造:以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杨小竹
来源: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形象塑造
上古神话
女性形象
描述:
神话原型理论源自心理学,它揭示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神话原型的存在。这种存在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广告的传播和接受行为也不能例外。本文以神话原型理论为理论工具,研究神话原型对广告传播者和广告受众的作用力,并特别关注如何有选择地利用中国神话原型进行广告中的形象塑造问题。为了使论题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选取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本文选取中国神话的起源即中国远古神话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基于中国神话体系的复杂性、多样化及其与其它宗教体系之间的交叉性。比较而言,远古神话系统是中国神话的起源,它更真实
从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轨变
作者:
杨雯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轨变
新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对毕飞宇小说创作中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梳理,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文本研究、对比论证等手法,分析其小说中具有特殊意味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展现十六年来毕飞宇创作意图、审美向度的沿革与轨变,剖析其具有浓烈个人特色的“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发现,毕飞宇16年创作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按时期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从1991年到1995年的“历史写作”时期,其女性形象多数作为抽象的表意符号服务于强大的形而上哲思,随之而来的是作品创作风格上感性表达与理性哲思的相对疏离,这一时期,毕飞宇因这种鲜
废墟上的女人——论法斯宾德“女性四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作者:
杨翊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斯宾德
情节剧
欲望
间离
“女性四部曲”
描述:
本文以新德国电影导演法斯宾德后期(1978-1982年)的电影作品“女性四部曲”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是:《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own)、《莉莉玛莲》(Lili Marleen)、《劳拉》(Lola)和《维罗尼卡•佛丝的欲望》(Veronika Voss)。法斯宾德在这四部影片里,改造了传统的情节剧模式(melodrama),将其与自己的间离策略(alienation)相结合,创造出了有别于主流电影、拥有一定主体欲望的女性形象
<
1
2
3
4
5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