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论张贤亮笔下女性形象的母性
-
作者:
杨素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
张贤亮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浓厚的母性色彩。她们以其母性的温润、关爱,对男主角极尽爱怜、体贴,成为作家心目中的“梦中女神” 。 张贤亮的作品中女性对男主人公的情爱更多的是母性的关爱、体贴、怜悯。女性形象浓郁的母性色彩与他“创伤性记忆”有关,与他对母亲这一女性性别角色渴望的心理有关,也与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有关。
-
从女性视角解读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四美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女性问题
性别
-
描述:
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具特色。本论文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何为女性视角。主要对女性视角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首先对性别、两性气质等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本论文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和批评。第二章:从女性视角分析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把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分为上流社会的妇女形象和最底层的妇女形象两大类,在大范围下又划分出五小类,然后对每一类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细致分析。第三章:反思托尔斯泰的女性观。首
-
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及其材料研究:基于“互文性”理论视野
-
作者:
杨丽霞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比较
刘向
《列女传》
-
描述:
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但离不开对西汉婚姻观、妇女观的考察和分析,而且考察女性形象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都非常重要。“互文性”理论的核心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前文本进行选择,进而把选择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纳入到新产生的文本当中,这样的创作过程就产生互文性,这也是新作品产生的一种方式。刘向《列女传》中的材料虽是采自前朝前代的各种典籍,但在这个过程中,刘向是有所加工和改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引用,所以《列女传》是在前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材料的改造和扭曲,再拼合融入作者的思想创作而出
-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不同女性形象
-
作者:
杨佩侠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底蕴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王志信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一位杰出的民族声乐作曲家。他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题材广泛,作品格调鲜明,音乐语言生动,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还富于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不仅深受广大演唱者与人民群众的喜爱,并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多年来更是专业歌手们在音乐会与电视大奖赛上必唱的曲目。 王志信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善于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感人的场景里,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真正起到了用音乐征服,教化,启示,感动观众的功能。《兰花花》《木
-
解读中国时尚男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瑛娜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应对策略
时尚男性杂志
性感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年来,我国时尚男性杂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时尚类杂志市场。1999年4月《时尚》旗下的《时尚先生》率先推出,打破了女性时尚杂志一统天下的局面,随后《时尚健康·男士版》、《名牌·Mangazine》、《男人装》、《Wo男人志》、《名仕》陆续创刊,男性时尚杂志的日渐繁荣引起了学界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很多人开始了对时尚男刊的探索之路。 由于我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创办刚刚起步,大多数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针对女性时尚杂志的,有关我国时尚男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我国学者研究男性时
-
多变的是生活,不变的椒命运-从女性视角评析《他们》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克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他们
-
描述:
《他们》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创作初期的代表作。欧茨因多产著称。她的作品类型及题材都十分广泛,并且喜欢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尤以心理现实主义最为擅长。在她的作品中,城市暴力和自然主义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对欧茨作品中的女性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是近些年来开始的研究。虽然她本人并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往往生动、写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部作品中,欧茨塑造了一幅女性群像。本文根据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这部作品中出现的遭遇不同却命运相同的女性形
-
简·皮埃恩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
作者:
杨玉卓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凝视
性欲望
女性主义电影
话语权
女性主义
简·坎皮恩电影
男性视角
-
描述:
简坎皮恩是女性电影导演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拍摄的电影对之后的女性主义电影、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指导了六部长片:《甜心》、《天使与我同桌》、《贵妇的肖像》、《钢琴课》、《圣烟》、《裸体切割》。其中《天使与我同桌》和《钢琴课》均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尤其是《钢琴课》,更是在1993年与中国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同时摘夺了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随后这部片子又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的三个奖项。作为一位并不算多产的导演,简·坎皮恩用她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多个不同的女性抗争
-
“理想”家庭与二十世纪下半期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
-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好莱坞暗
美国电影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家庭主妇
-
描述: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形式之一,电影以其特有的魔力塑造着我们的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与看法。然而,作为人类力量延伸之一的电影展现给我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是碎片化的,支离破碎的。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下半期的四部美国经典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以比较媒体现实与社会现实的差异。 在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的变迁中,50年代的“理想家庭”不再可行,女性受束缚的创造力终于得以释放。在本文所选的四部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有一个逐渐的转变,即从刻板的家庭主
-
1945-1949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杨林玉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意义建构
女性形象
40年代
-
描述:
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借鉴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作为辅助研究视角,以对男权制(包括男性统治、男性认同、将女性客体化以及男权制的思维模式)的批判贯穿始终。其中,对女性形象的意义建构过程及其与叙述话语之间的互文关系结合了具体影片进行分析和论证。本论文从梳理清末以来中国社会女性形象的发展轨迹入手,追溯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之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40年代战后电影创作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思潮与艺术传统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归结此时期女性形象
-
回族女性与回族文化:回族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杨春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族女性
作家意识
回族文学
古兰经文化
儒家文化
-
描述:
夏晓虹老师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一书的导言<重构晚清图景>里写道“虽然本书的构思是以重新认识晚清社会为依归,进入的途径却选择了女性研究,理由无他,女子在社会现实中的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本文选取回族女性作为对回族文化研究的窗口,正是取其意。回族研究从最初的回族文学史建构起步,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承担着回族历史文化的追踪溯源以及回族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其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社会发展与回族妇女、回族人口与教育等方面的
<
1
2
3
...
17
18
19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