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叛逆与传统——论《简·爱》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
作者: 杨彦清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传统   夏绿蒂·勃朗特   简·爱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的作品《简·爱》在1847年一经问世,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独特的主题思想和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孤儿简·爱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觉醒的奋斗历程。显然,简·爱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中的天使”,相反,她勇于挑战传统,反抗对女性的偏见,勇敢地追求真爱,是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 自出版以来,《简·爱》因作品中女主人公要求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而成为女性主义经典作品备受关注和赞誉。在所有对作品《简·爱》的女性主义文学
一种色彩 两种诠释:田汉《名优之死》与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唯美之比较
作者: 杨宗蓉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道   《春琴抄》   《名优之死》   唯美   虚无  
描述: 论文摘要田汉(1898-1968)与谷崎润一郎(1886-1965)分别属于中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和日本著名的一位汉学造诣很深的作家。两位作家关系亲密,交往甚笃。田汉于1916年至1921年期间留学日本,大量阅读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深受其唯美思想的影响。同时在日本广泛阅读了西方的文艺理论和唯美主义文学著作。二者既是关系甚笃、交往亲密的好朋友,其作品又同时体现了前后期的唯美风格的转变。《名优之死》是田汉早期的代表剧作,创作于1927年,是三幕话剧。剧本通过萧郁兰和左宝奎的对话开始,通过他们的口引出了主角刘凤仙
汉奸形象初论
作者: 杨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类型化   民族国家想象   汉奸形象   “十七年”抗战题材长篇小说  
描述: “十七年”文学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一批红色经典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十七年”小说再解读的热潮。众多学者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进行了再解读。在“十七年”小说的人物形象研究方面,英雄人物、“中间人物”、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都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成果。但是,反面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较少,是“十七年”小说研究中被疏忽的一个环节。 汉奸形象是“十七年”小说反面形象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汉奸”这一复合词最早流行于宋代,指为女真人的金朝充当密探的汉族(即中国)官员。作为
异质文化下的托妮·莫里森写作
作者: 杨华荣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女性叙事声音   令人恐怖的爱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的产物和表征,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它所具备的跨文化性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文学创作为主线,把莫里森置于黑人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的书写流变中,分析她身处白人主流文化与黑人男权中心双重压迫之下对黑人女性命运的思考、对构建黑人女性叙事声音的尝试、对黑人女性写作的传承和超越。 笔者拟从两个部分对莫里森的创作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的一个综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文学文本中黑人
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
作者: 杨靖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蓓佳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精神探索   情感想象  
描述: 黄蓓佳作为新时期卓有成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黄蓓佳的创作发生过哪些变化,她都自始自终保持着对知识女性的关怀,她在表现女性情感和精神方面,较之多数女性作家更为平和与真实。她赋予女性可感可触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精神和想象,最终回归于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与冷静、客观的认识,使她的小说焕发出崇高的美学光彩。本文基于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对她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
《简·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
作者: 杨鸿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的颠覆   亚文化   性别压抑   女性  
描述: 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夏洛蒂在作品中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现实、女性性别话语和她独特的属于早期女性写作的性别颠覆意识.主人公简·爱最终与她所爱的人的结合过程也是她平衡灵与肉的需求、最终取得理智和情感协调的过程.这个形象驳斥了维多利亚时代?
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的男性形象解析
作者: 杨慧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尼玛   男性形象   阿尼姆斯   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二元对立结构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新兴的阶级——职业人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作对于男人开始变得至关重要,以致于男性权威形象不得不建立在工作的成就上。男人需要借助工作来控制自己,进而控制他人。乔治·爱略特,作为一位职业女性,在当时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不得不时常与她的男性同行以及社会的男性权威意识谈判,对传统的男性权威形象持有自己的观点,并把这些观点反映到她的小说中。《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主人公代表职业人士阶级(后人多称为中产阶级),乔治·爱略特通过代表传统男性权威
中希神话女神形象的比较
作者: 杨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女神   比较   希腊   中国  
描述: 狭义的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中国和希腊是屹立在东西方的两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它们分别创造了风格各异的女性神话世界。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女神故事凌乱短小,缺乏系统性,而希腊则有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女神世界;另外,希腊女神与世俗生活很接近,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而中国的女神形象是“人兽同体”,难以找寻人的性格特征;此外,希腊女神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而中国女神则具有奉献精神,精神美重于外貌美。 论文还分别从历时性
汉代宫廷女性生活探微
作者: 杨舒眉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女性观   汉代   宫廷女性  
描述: 汉代宫廷女性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本文从婚姻、政治、文化等不同的生活层面,展示她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和群体气质。汉代宫廷女性中的后宫女性和汉公主的婚姻模式、特点及对婚姻的体验有很大不同。后妃与帝王之间的婚姻结构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他们之间的关系严格遵守夫尊妻卑的性别关系法则。宫廷女性之间由于等级差别、情欲冲突等原因所引发的彼此之间的嫉害,更加重了女性性别卑微。由于皇权的荫护,汉公主的婚姻模式则呈现出妻尊夫卑的特点,夫妻关系往往不和睦。和亲公主的婚姻则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汉代宫廷女性广泛参政是汉代政治的一
“自我”与“他者”形象的建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研究
作者: 杨媛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自我   谭恩美   女性   差异  
描述: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多位学者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本文将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去分析其小说。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存在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总之,在她的作品中,“自我”的形象和“他者”的形象成为两个链,互相缠绕并推进内容。本文以谭恩美的四部作品为对象,分别从几个方面去探讨:第一,从“自我”与“他者”形象的互动中去阐释母女两代人的各种关系形式,并呈现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第二,从叙事手法和想象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 1 2 3 ... 13 14 15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