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家”里的女人——论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小说   自由   现代文学   女性  
描述: 家族小说是中国小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族小说是一种以家族为描述对象的小说类型,它通过描述波澜起伏的家庭故事,通过展现家族成员人际关系的变迁、生活命运的变化、思想行为的变化,由此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前进,以及身处在时代风云变幻大背景下人们思想的轨迹。家族小说通过描写家族环境的变化、家族成员思想行为的变化反映深厚的社会时代内涵,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家族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中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这决定了家族小说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漫长而久远。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十分重
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妒妇”形象研究
作者: 张晓晓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小说   创作心态   “妒妇”形象   婚姻制度  
描述: “妒妇”形象是明末清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一群独具特色的人物类型。“妒悍”的性格决定了她们和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的女性形象大都温顺贤淑,恪守妇道,遵从“三从四德”,尽心服侍丈夫和公婆,是封建礼教所认可的“贤妻孝妇”。明末清初的“妒妇”小说,则向我们展现了背弃这些传统的另类女性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妒妇”的出现很大一方面是男性造成的,而男性作家又掌握了几乎所有的话语权,为了显示男权的不可动摇性,作家“设计”了“妒妇”变“贤妇”的结局,企图重整“夫纲”,恢复男性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事实上,这只是
晚清侠义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晓培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意识觉醒   侠义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侠客的历史源远流长。“侠客”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侠义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类极具特色的文学类型,以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其中亦涉及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比如对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对“三言”“二拍”、《金瓶梅》以及《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等等,但是人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所谓名著名作上,而对晚清侠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极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晚清侠义小说女性形象切入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晚清侠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归纳梳理和类型分析,力图形成对晚清侠义小说女性形象的系统化论述;通过对“
《左传》与《战国策》女性比较研究
作者: 张晓萌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塑造比较   《战国策》   《左传》   生存状况比较   女性形象  
描述: 《左传》是中国第一本叙述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该书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虽不是主要人物,但因与春秋贵族男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载入史册的大多为贵族女性。有名姓可考的女性达二百五十多人,而事迹较为鲜明的也有七十多人。《战国策》是对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诸侯,国君活动和说辞以及一些历史事实人物的记载,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文辞优美,富于雄辩,描写人物绘声绘色,所描写的女性中有鲜明形象的有将近二十人,涉及到的女性有太后,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女性传媒形象的流变:《河北日报》(1978-2011)头版新闻图片神话学分析
作者: 张晓鹏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图片   “神话”符号学   女性形象   《河北日报》  
描述: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段《河北日报》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得出新闻图片是如何通过“神话”机制来运作。本文主要采取横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历史的纵向对比和个案的横向剖析融汇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方面,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日报》1978年至2011年以三年为一个时间间隔,抽取12个年份。再从此12个年份的每个季度中抽取10份样报。形成对这大约480份报纸进行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电视谈话节目——以《半边天》《天下女人》为例
作者: 张晓红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谈话节目   权力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电视谈话节目开始在电视荧屏上崭露头角。女性电视谈话节目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讨论了女性群体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展现了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它们受到广泛好评,成为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后起之秀。 专业性的女性电视谈话节目以关注女性、服务女性为宗旨,以推进男女平等为目标,其所传播的性别思想及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这也成了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话题。 本文在反思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及梳理中美女性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央视《半边天》(主要
《列女传·孽嬖传》研究
作者: 张晓祚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红颜祸水   《列女传·孽嬖传》   女性形象  
描述: 《列女传·孽嬖传》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作者: 张晓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挪用   传统译论   重写   干预  
描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此,翻译蓬勃发展。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一些翻译家在更加广阔的领域下研究翻译:语言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等。这些翻译家以西蒙,哈伍德,戈达尔德,张伯伦和芙洛图为代表,他们从性别的角度发掘出传统译论中的男性至上主义和性别歧视:这些歧视表现在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的不平等地位,译作中对女性的歧视性描述,译者在其译作中的隐身。这些翻译家被称做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评论家;他们对传统译论中的三个基本标准提出质疑:忠实,等值,译者隐形,挑战了传统译
女性 人性 命运
作者: 张晓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形象评析   悲剧命运   女性  
描述: 毕飞宇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他以男性眼光观照曲折隐秘的女性情怀,用冷静细腻的笔调描绘女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忍耐伤害;他以“性恶”的目光审视女性在生存或诱惑面前暴露出的虚荣、妒忌、贪婪、邪恶、自私、偏执的本相,描述她们的选择与突围、挣扎与反抗的顽强不屈的生存能力;他以冷峻的书写把女性内心最深处的疼痛呈现给人看,塑造了众多在中国恶劣人文环境下为生存而奔波、为欲望所诱惑却又无力回天的女性形象,显示了他对女性生存现状和价值取向的特殊关注和深入理解。
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的桥梁
作者: 张晓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剪灯新话》   艺术的传承   思想的传承   文体的传承  
描述: 《剪灯新话》这部小说集出现在元末明初,是上承唐传奇,下启《聊斋志异》的桥梁,在文学史上地位十分特殊。在文体上,它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奇小说文体,并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长,形成了新的特色,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艺术评价上,本文对自鲁迅以来对《剪灯新话》较低的评价给予反驳,认为《剪灯新话》在语言上、艺术上、思想内涵上还是有一定特色的;《剪灯新话》的结构艺术,对唐传奇有所借鉴并有多样化的发展,拓展篇幅,使之能够承载更多的情节,为中篇拟话本小说的改编提供了很多题材;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增加了对市民阶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