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建】搜索到相关结果 210 条
-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反面女性形象”
-
作者:
周建飞
来源:
才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
女子
女权主义
丈夫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觉醒
妒妇
-
描述: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中涉及的人物有五六百人,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也因魏晋这样特殊的时代而独具
-
宋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探微
-
作者:
刘建芳
来源:
科学大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词
女性题材
原因
-
描述:
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分以下几方面论述:从词的产生特点,宋词产生的地域,宋词的题材,宋代的社会环境。
-
痴耶?黠耶?——论婴宁的形象塑造兼谈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
-
作者:
李建玲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女性
婴宁
蒲松龄
矛盾
-
描述: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其性格以嫁入王家为界分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娇憨烂漫,无拘无束;后期则恪守礼法,顺从世俗。通过婴宁这一形象,可以看出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既崇尚自然的人性美,又对世俗的伦理怀有依赖和认可。其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呈现为矛盾的统一体。
-
小说《飘》中的女性主义再思考
-
作者:
李建娟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表现
理论
成因
女性主义
-
描述:
《飘》由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属于文学经典,享有“南方种植园传奇的百科全书”美誉。该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深入刻画了其人生态度、人生轨迹等。《飘》中女性与自然命运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论文概述了女性主义理论,探讨了小说《飘》中斯佳丽身上女性主义的表现,分析了玛格丽特·米切尔身上女性主义意识的成因,旨在丰富《飘》相关理论,并希望对读者品读《飘》有所帮助。
-
尤金·奥尼尔早期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奥尼尔
早期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奥尼尔早期作品为议题,探讨作者早期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问题和局限——早期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大都呈类型化、符号化和边缘化趋势,她们在剧中不是缺场就是陪衬,不是“害人精”就是“可怜虫”,而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大都单一刻板,缺乏真实性,即使是作家肯定的“牺牲型”女性形象也不例外,反映出作者狭隘的男权观念和视角。不过,把他早期作品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考察,可以看到一个弥漫性别偏见的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和渗透是难以避免的。
-
《窦娥冤》的悲剧艺术
-
作者:
孙建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冤》
主题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借鉴
-
描述: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塑造了桀骜不驯的妇女群象。窦娥是人们所熟知的舞台形象之一。她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善良女性的形象,通过她表现了鲜明的主题。另外,《窦娥冤》在情节、语言等方面也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
斗争·女性·人性——浅议中外反法西斯斗争题材戏剧作品的异同
-
作者:
韩建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反法西斯斗争
复仇
人性
女性
-
描述:
许多中外反法西斯斗争题材戏剧作品,都塑造了在民族精神的引领下以及复仇思想的支配下投身斗争的女性形象,但对如何揭示女性在残酷艰难的斗争中的心理与行动,这些作品认识不一,因此影响到了作品的艺术性表述与欣赏效果。
-
《大地》中的阿兰与《母亲》中“母亲”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智建颖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阿兰
“母亲”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
-
巴克笔下的“另类女子”埃莉诺·布鲁克
-
作者:
刘建梅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课程
帕特·巴克
埃莉诺·布鲁克
女性注视
-
描述:
埃莉诺是小说《生命课程》中的女性形象,有其创作的生活原型。帕特·巴克通过文学叙事挪用、加工相关艺术家资料以追求具有明显的"虚构性"的"真实性",突出了埃莉诺的另类表现和作者藉此的反战意味,是对一战前后英国社会文化成规的反思。
-
女性主义在世界美术史研究中的实践:以央美毕业论文为例
-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西方艺术史
女性角色
美术史研究
毕业论文
超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个案研究
女性主义艺术
-
描述: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世界美术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作为性别研究的许多尝试在世界美术史个案研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行。如何把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潮和观点融入我们的专业研究中,并将之与我们中国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性别艺术研究,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