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豆棚》女性形象浅析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李博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豆棚》   女性形象   曾衍东  
描述: 本文通过对曾衍东创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小豆棚》中女性形象的认识,剖析忠孝女子、睿智女子、侠义女子和多情女子的光彩形象及孕育其中的深刻内涵。
翠翠形象的和谐意蕴
作者: 李建慧   张黎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情美   沈从文小说   现代文学   现代传统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生活真实   主流话语   和谐   翠翠  
描述: 沈从文小说《边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即翠翠,这一形象成为了现代文学长廊中历久弥新的亮点。翠翠这个魅力动人的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性、人情美,实际上也承载着历史的别一个面向,即战争作为当时的生活真实影响着一批批作家以"革命"、"口号"、"运动"、"暴力"、"鲜血"等字眼形塑艺术真实性,传达出历史的主流话语的同时,沈从文却从翠翠身上跳脱出生活的本真,于"革命"、"运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毛海涛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赞颂   创作意图   人鬼情缘   《小豆棚》  
描述: <小豆棚>是清代乾嘉年间曾衍东的一部"仿聊斋"文言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
论劳伦斯的“控制型”女人
作者: 周艳芳   张建佳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   控制型   女人   小说  
描述: 劳伦斯小说写得最多的主题是男女两性关系,其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类是“控制”型女人:“肉体”控制、“精神”控制和对儿子的控制。这是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扭曲的女性形象,也是当时英国社会性伦理、性风俗的写照。劳伦斯借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自己对“灵”与“肉”和谐一致的理想两性关系的追求。
论俞正燮女性人物考据的方法和特点
作者: 余敏辉   孙建美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正燮   归纳法   癸巳存稿   考据   癸巳类稿  
描述: 俞正燮是清代一位称得上考据大师级的著名学者。他在女性人物考据方面,不仅擅长归纳演绎,重视文献佐证,精于情理推断,考据方法科学理性,而且以考据经世,立意高远,胆识过人,形式多样,考据特点十分突出。
俞正燮女性人物考论成就述评
作者: 余敏辉   孙建美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正燮   男女平等   妇女   考论   妇女权益  
描述: 清朝嘉道年间著名考据学家俞正燮,博学多能,不仅十分重视对女性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订,并不遗余力地为她们辩诬洗冤,而且寓论于考,考论结合,从朴素的人权观念出发,明确反对男尊女卑,提出女性应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他勇于破旧立新,大胆而尖锐地对一些传统道德观念提出异议,并为维护妇女的权益鼓与呼,考证缜密,持论通达,影响极为深远,俞正燮不愧是我国近代"维护女权第一人"。
《大卫·科波菲尔》中三位人物形象浅析
作者: 杨青建   张军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考伯太太   狄更斯   朵拉   爱格妮   人物形象  
描述: 本文结合狄更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人物,分析其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米考伯太太、爱格妮和朵拉,探讨三位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并探究其原因,指出狄更斯将经历绘成艺术的创作路线是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之一。
雌激素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 杨华   屈秋民   郭峰   韩建峰   武成斌   来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激素   雌激素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描述: 目的分析AD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内源性雌激素的改变,探讨雌激素水平与AD严重程度、病程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的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包括MMSE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作者: 刘世风   马建福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教育   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川陕苏区时期的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作者: 马建堂   刘长江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妇女解放   川陕苏区  
描述: 重视妇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川陕苏区的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是在战争不断、革命形势严峻的川陕苏区建立起来的专属于广大妇女自身的群众性组织,旨在解放封建思想摧残下的妇女群众,改善妇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川陕苏区政府非常重视妇女工作,并促进这一群众性妇女组织不断壮大,这使川陕苏区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川陕省委的领导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积极发挥其社会职能:保障妇女权益,巩固苏维埃政权;支援军事斗争,动员民众参加红军;开展工农生产,促进苏区建设;宣传革命思想,
< 1 2 3 ... 18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