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神”的前行与迷惘(评近期银幕上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建强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躁动不安   传统道德   女性世界   电影作品   改革开放   传统女性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银幕  
描述: 银幕上的女性,常常被人们誉为“女神”。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女性的塑造总是显露出格外的热情,而且因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那么楚楚动人。勤劳智慧、贤惠善良、通情达理,忍辱负重所构筑的女性世界足以概括偌许年来银幕上女性形象的全貌。艺术家们热衷地制造着关于女性的种种神话,而广大的观众也相应地形成了对于银幕女神的寻求与仰视。所以,当我们瞩目近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时,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女神”们好象变了——变得不那么安分,不那么单纯了。她们不再满足于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称誉,不再
浅谈探春的女性价值观
作者: 徐建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独立   价值取向   探春  
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上百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其中探春是其塑造的具有探索者特征的典型形象。探春作为一个探索者,体现了作者对青年女性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更深层的思考。
“女神”的前行与迷惘:评近期银幕上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建强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作品   女性世界   文洁   白燕   电影艺术家   感情世界   女人街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知识女性  
描述: 银幕上的女性,常常被人们誉为“女神”。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女性的塑造总是显露出格外的热情,而且因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那么楚楚动人。勤劳智慧、贤惠善良、通情达理,忍辱负重所构筑的女性世界足以概括偌许年来银幕上女性形象的全貌。艺术家们热衷地制造着关于女性的种种神话,而广大的观众也相应地形成了对于银幕女神的寻求与仰视。所以,当我们瞩目近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时,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女神”们好象变了——变得不那么安分,不那么单纯了。她们不再满足于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称誉,不再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之比较
作者: 战坤   马建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尔弟   普契尼   女性形象  
描述: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之比较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女权主义运动   第二性  
描述: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思想的足音——余陈版画近作浅析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内心体验   多重性格   近作   社会性   版画   女性形象   生与死  
描述: 雨果曾经说过:“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浩瀚的是人心。”人心之大,可以包容宇宙万物,人心之复杂,可谓瞬息万变。现代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来认识世界,但却无暇认识自己的内心,因为精神世界的的确太丰富了。余陈的《合二为一》组画却力图探索这一复杂的主题。这是一组构思奇特的肖像式画面,每一物都有两个面目完全一样而表情有微妙变化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
作者: 李建民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娜拉”   资本主义   海尔茂   林丹太太   《玩偶之家》   周朴园   家庭   女性形象   易卜生  
描述: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
女人的悲剧:《麦克白》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李建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女权主义   《麦克白》  
描述: 世界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历久弥新,几个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文学批评家的驻足解读。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曾获得前人的多角度诠释。本文遂在此研究基础上,将视域加以扩展,运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麦克白》中的三个女性人物进行分析,以求读者能够对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刘永建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舞剧   创作特点  
描述: 本文主要从舞剧历史背景的情节美、舞台设计的视觉、舞剧表现手法这些方面突出舞剧中众多女性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及创作特点,描绘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她们的悲惨命运,阐述了影响舞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因素及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的论述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价值。
幽婉的韵致 遥深的情怀——论《啼笑因缘》中张恨水的东方情结
作者: 吕建多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情调   东方情结   张恨水  
描述: 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中流淌着浓重而深致的东方情调,而在这种东方情调的背后,潜伏着贯穿作家创作始终的浓郁而深沉的东方情结。本文力图从分析文本中三位女性人物入手,对张恨水在《啼笑因缘》中流露出的东方情结进行整体性的观照。
< 1 2 3 4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