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殖民阴霾下女性意识觉醒之路:解读芭拉蒂·穆克尔吉的《树新娘》
-
作者:
吴京京
孙妮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新娘》
精神家园
自我身份
女性主义意识
芭拉蒂·穆克尔吉
-
描述:
《树新娘》是著名美籍印度裔移民女作家芭拉蒂·穆克尔吉小说创作的成熟之作。小说通过主人公塔拉的寻根之旅,再现了殖民霸权、父权制度及阶级压迫对女性,特别是第三世界女性的摧残与迫害,探讨了殖民阴霾下女性意识觉醒之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殖民时期以及后殖民时期几位典型女性的形象,反思其殖民背景下重建自我身份的历程,揭示其回归精神家园的强烈愿望。
-
类型、典型、迷思与女性影像形象
-
作者:
刘进
孙抒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思
典型
建构认知
女性书写
类型
-
描述: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类型性和典型性的女性影像形象,却难以看到迷人的女性影像形象。类型性和典型性女性形象,往往使影视作品的娱乐和教育启迪功能分离且审美缺失,而迷思性的女性形象,则有望将娱乐、启迪和审美合一。不拘泥于类型化和典型化,建构认知迷思,塑造迷思性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女性影像形象塑造的一种策略。
-
“五四”及20年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符号表征
-
作者:
逄增玉
孙晓平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中国形象
新文学
表征
-
描述:
"五四"及20年代的现代文学作品,皆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言说和描写国家与地方乡土形象。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以故乡为中心能指符号,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一系列空间物象展示中国形象的否定意义。浪漫主义的创造社诗人郭沫若则通过动物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隐喻中国形象,这种隐喻的背后和深层是对设计和再造"新中国"的自信。闻一多则亦以社会性与自然性物象、积极和消极的两级对立情感对中国形象予以描绘,内里自有诗人思想的积淀。而受社会进化论与救亡思潮影响的郁达夫与老舍等小说家,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中,对真实与想象的中
-
以女性的独特笔触直抵中国传统女性的悲情人生
-
作者:
李新新
孙杰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悲剧
萧红
生死场
女性
-
描述:
萧红是一位独具特色的现代女作家,其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深深扎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土壤,将创作笔触深入农村的悲苦生活,以其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与悲剧色彩。
-
以女性的独特笔触直抵中国传统女性的悲情人生:从萧红的《生死场》到《呼兰河传》
-
作者:
李新新
孙杰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悲剧
萧红
生死场
女性
-
描述:
萧红是一位独具特色的现代女作家,其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深深扎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土壤,将创作笔触深入农村的悲苦生活,以其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与悲剧色彩。
-
论广告中的“美即效益”
-
作者:
孙建锋
金琦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大众文化时代
文化领域
经济领域
女性形象
效益
-
描述:
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对女性形象的利用既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领域。美丽作为一种资源在广告中已被人们普遍的认识到.即“美即效益”。
-
探索之路:孙沙访谈
-
作者:
张卫
孙沙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女性
现实主义
母亲
影片
西门家族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探索之路
城市女性
女性处境
-
描述:
探索之路孙沙访谈张卫孙沙一、关于乡村女性张:你导演的影片《喜莲》因成功塑造当下农村现代女性形象获“华表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我们发现你的影片对女性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乡村女性三部曲《九香》、《红月亮》、《喜莲》中的三个女主...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论析
-
作者:
王展燕
孙周年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露西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在众多男性作家满纸男性意识和男性偏见的时代潮流中,福斯特直面女性主体意识问题,深刻省察二元对立下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塑造出露西这一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对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勾勒出露西被压制的女性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觉醒的全过程
-
《看得见风景房间》中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论析
-
作者:
王展燕
孙周年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在众多男性作家满纸男性意识和男性偏见的时代潮流中,福斯特直面女性主体意识问题,深刻省察二元对立下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塑造出露西这一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对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勾勒出露西被压制的女性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觉醒的全过程。
-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沉沦”——《红楼梦》与《家》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
作者:
陈建微
孙良好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生存价值
自我意识
《红楼梦》
悲剧女性
-
描述: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