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对拜厄特四部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敬婷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部曲
后现代女性主义
阐释
拜厄特
-
描述:
本文以拜厄特的女性成长小说四部曲《花园里的少女》,《平静的生活》,《巴别塔》,以及《吹口哨的女人》为研究文本,以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重点研究作品中“女性身份”和“女性形象”的确立过程。四部曲以贯彻始终的知识女性弗雷德里卡为主线,描述了她从少女生活,剑桥求学,结婚生子直到成为单亲母亲和成功的职业女性的经历,同时以其他知识女性为副线,揭示了女性从心理,思想到身体等在不同阶段的蜕变过程,勾勒出一幅以英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社会背景的知识女性的生活图景。拜厄特的小说一直都是以知识女性为写作目标,此论文针对这
-
论21世纪中国新浪潮女性电影的艺术特征
-
作者:
孙艳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父权
话语权力
女同性恋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分支,从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之日起第三十个年头就已然形成了一定的成片数量,而集中到21世纪的前十年时间是中国女性电影成片最多,思想内涵最为深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到来,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视野也是前所未有的宽广,男女平等和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的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议论的焦点,这个历史性的话题演变到视觉话语上来就是一部部语嫣明确的女性主义电影,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终极性的议题。 针对以上这一重要议题所作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
-
关于传媒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孙杨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女性歧视
传媒业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报纸
电视
-
描述:
该文旨在研究国内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扭曲的问题.作者在考察了国内大量媒体有关女性问题的报道后发现,国内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扭曲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陈腐的封建观念贬损、侮辱女性的新闻报道;2、以时髦的消费观念关注、"售卖"女性的新闻报道;3、中
-
海达·高布乐:黑暗中的舞者——易卜生笔下海达形象之分析
-
作者:
孙焱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达·高布乐
没落贵族
精神困惑
-
描述: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十九世纪后期杰出的剧作家,他开辟了欧洲现代戏剧的新纪元,对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易卜生一生共创作了28部剧作。易卜生拥有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他将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问题搬上舞台,展现十九世纪欧洲社会所隐藏的矛盾,增强了欧洲资产阶级戏剧思想的力度和并在戏剧中注入了深刻的心理分析,使戏剧更加具有社会意义。《海达·高布乐》被认为是易卜生后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部戏剧展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没落贵族女性——海达·高布乐内心的冲突和悲剧命运。海达身上带有那个没落阶级的
-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审美建构研究
-
作者:
孙鹤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文化品格
肥皂剧
男权意识
-
描述:
在近二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媒明星迅速风靡了整个世界,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在电视文化体系中,电视剧是审美文化极其重要的体现者,而在当代中国的电视剧大家族中,“肥皂剧”则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第一部分:当代中国肥皂剧。这个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一部肥皂剧是一出连续的、虚构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视连续剧,每周安排多集,在固定时段连续播出,聚焦于某个特定社群中多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反映大众情感为主要目的的都市情感剧。肥皂剧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女性命运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孙婷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谭恩美
母亲
非理性
书写
-
描述: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自己的家族为创作来源,在作品中书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华裔女性生存的艰辛和在文化夹缝中艰难适应的过程。目前,谭恩美有关中国背景的小说共有四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以及《接骨师之女》。作品中,“母亲”是作者极力刻画的女性形象。中国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诸如谭恩美这样的华裔女儿对女性文化命运的关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以两种方式践行着她们作为母亲人生使命,即自然身份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母亲和两者相互分离的母亲。
-
论尤金•奥尼尔戏剧中女性意识之嬗变
-
作者:
孙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
女性意识
嬗变
-
描述:
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为我们留下了五十多部作品, 体现在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文化阐释、写作特色和意识流等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他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被忽视了。实际上,奥尼尔创造的女性人物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 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从创作时间来看,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意识随时间而呈线性发展; 从形象类型来看,其不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说主要刻画了三类女性形象: 被动女性形象,暴力女性形象和天使女性形象。前者已有研究成果,而后者还未得到足够的
-
权力·生·死
-
作者:
孙芸霞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权力
话语权力
女性主义
死亡畏惧
-
描述:
《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伴随日尔曼民族共沉浮的史诗著作,被称为“德国的伊利亚特”。本文运用死亡现象学、女性主义、权力话语等相关理论中可以兼容的部分作为支撑,重点分析史诗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在权力斗争中如何应对自身或亲人死亡的挑战,死亡如何体现生命意识,从而切近生命的本质。曾经悍勇的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在男女权力斗争中被“制成”符合男性期待视野的女性,并为男性权力斗争所利用,在史诗的第二部分突然销声匿迹。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度作为唯一的声音出现的男权话语按照臆测和潜意识中的意愿塑造如其所愿的女性形象
-
《浮生六记》研究
-
作者:
孙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文体特征
叙述方式
私人空间
-
描述:
沈复的《浮生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六记,其实只存四记。文本以回忆的笔法,追述了作者“乐”、“趣”、“愁”、“快”的生活,蕴涵着许多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新特点。对之的发掘和阐释,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此类“回忆性”作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们反思现代性的家庭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本土资源。关于它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和完全,正是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全面梳理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浮生六记》作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力求复现其内在的文化意蕴,探讨其艺术上的创新之处。 除了引言外,本文共分为四章:
-
析华裔文学中华人形象之变迁
-
作者:
孙冬苗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形象
华裔文学
华人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诱惑了大批华人涌入美国。淘金热后,他们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修筑了沟通美国东西部的铁路,开垦了南部的种植园,还参与了各州的铁路支线建设。华人移民为美国的早期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认可。从踏上这块土地时起,他们就不为白人主流社会接纳,备受歧视和侮辱。1882年《排华法案》的颁布,使针对华人的种族迫害与歧视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为了稳固其文化霸权,主流社会的强势话语还制造出一系列的刻板形象对华裔进行歪曲再现,如狡猾的赌徒“异教徒中国佬”阿辛、邪恶残忍的撒旦式人物傅满洲以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