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世纪英美一战文学研究新动向
作者: 周汶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   一战文学评论   跨学科性  
描述: 新世纪英美一战文学研究呈现出两大趋势:关注点的多元化和研究的跨学科性。前者表现为关注点从士兵文学向后方文学的转移,以及被研究文本体裁的多样化和研究视阈的不断拓展;后者体现为对一战文学的女性主义解读和一战女性文学研究的渐趋主流化,以及一战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历史学等)的良性互动。
简述唐代诗歌中的女性王国的兴起
作者: 周浩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人   兴起   唐诗  
描述: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打工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周跃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述视角   价值内涵   女性形象   生存现状   打工文学  
描述: “打工文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其主要创作者是众多打工一族当中的“觉醒者”,他们较早地觉察到自身的遭遇,对歧视、欺骗及不平等待遇感到不平甚至愤怒。在众多打工者中,打工女性与男性打工者相比她们没有优势,劳动能力的弱小、’文化素质低下、甄别事实的能力不强、感情极易受到欺骗、遇到不公平待遇时的懦弱让她们成为众多打工者中的弱势群体。打工文学不仅看到了打工女性现实的艰难,即物质的贫乏和打工过程中饱受盘剥之痛;也看到了她们精神的痛苦,自我价值的湮灭、无根的漂泊感和在情爱中挣扎的状态;同时也看到
女性导演影视创作特色研究
作者: 周自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视角   镜头语言  
描述: 西方早期的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引起一大批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获得与男性同样社会地位女性的强烈响应,高举着女权主义的大旗,建立起了有一定理论体系的女权主义理论,指导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影视艺术的创作,但这场在西方社会持续很久的男性与女性权力之争的浪潮似乎并没有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影视艺术,虽然自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女导演的队伍渐次以各种美丽的身影登上影视历史舞台,但是在她们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她们并没有为之贴以“女权”的标签,可能我们只能将其归类于女性题材,对于没有发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周倩倩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性与滞留   创作根因   贾平凹   多样化手法   女性形象类型  
描述: 贾平凹是20世纪70年代末新时期文学中崛起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在中国当代文坛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贾平凹从没有中断过文学创作和艺术追求,从未停止过在文体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既有专著论述又有单篇评论,因此也就形成了贾平凹创作风格的一些共识,如贾平凹创作中的乡土书写,贾平凹小说的神秘叙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家园意识,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等。学术界关于贾平凹小说女性形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到现在为止,尽管也有人开始关注这个问
论李渔小说的“趣味化”追求
作者: 周明田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技巧   趣味化   李渔   短篇小说   创新  
描述: 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家李渔,以戏曲和小说的创作作为一生的事业。尤其是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李渔立足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将小说看作是一种具有浓郁商业色彩的喜剧性文学作品。在创作中,他通过对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求奇,形成了独特的“趣味化”的小说艺术风格。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李渔以创新思想为指导,在艺术技巧上进行求新求奇,坚持营造一种趣味化的小说艺术氛围,注重奇趣性的创造。在小说篇目的命名上追求精巧意趣。在题材类型的选择上追求新奇,并对传统题材变旧为新。在人物的塑造上,建立了独
追求女性话语—《玻璃动物园》中南方淑女的悲剧形象
作者: 周卓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田纳西·威廉斯   南方淑女   受害者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系美国战后最出色的剧作家,他才华横溢,作品丰富,著有29部长剧,10余部独幕剧及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其大部分剧作中,女性角色备受关注,尤其是南方淑女。威廉斯深受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熏陶,南方主题几乎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威廉斯创造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其中要数南方淑女的形象最为深入人心。他在《玻璃动物园》中刻画的南方淑女形象很好的诠释了南方淑女的细致与脆弱。阿曼达的强势与劳拉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对比。法国的女权主义学者露西·伊利格瑞提出要构建一种女性话语,强烈要求女性发明属于自己的象征语言体系,用理
《玲珑》杂志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周景芝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妆饰   《玲珑》   娱乐   女性意识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这一繁华的都市里,有一本影响颇大的妇女生活类画报-----《玲珑图画妇女杂志》,《玲珑图画妇女杂志》是由林泽苍主办的、由以盈利为目的的三和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珍袖版本读物。1931-1937年在上海广泛发行。在1936年第221期其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玲珑》如其名,小家碧玉,长仅13厘米。杂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每页中的正面是有指导启迪意义的文章,而反面则是一些八卦小故事。作者都是一些正在就读或者刚毕业于女子学校的普通女学生,习文上喜欢走轻松活泼路线。作为一
从女性主义译者身份看朱虹的翻译
作者: 周慧婕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朱虹   译者身份  
描述: 从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上来看,女性同男性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社会分工上都是巨大的。女性就像是男人的附属品,应该从属于男人。同样,翻译由于其从属地位常常与女性形象联系起来,女性译者的主体地位也从来不被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女权运动不断的深入发展,女性主义学者开始从语言着手,她们认为女性想要解放,就必须首先从语言上先解放。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开始与翻译理论相结合,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时代。女性主义者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桎梏,在译文中彰显女性的声音和身影,为女性争得权益
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
作者: 周丹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抒情诗   叶芝   视觉艺术  
描述: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明确认可其诗歌创作与艺术之间的联系。由于家学与个人艺术趣味的影响,他摈弃了同时代诗人无病呻吟的诗风。他从视觉艺术作品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其抒情诗中显现出鲜明的视觉艺术主题、技巧和风格特色。本文立足于此,探索叶芝在不同时期对于前拉斐尔画派、古希腊雕塑艺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日本能剧与中国山水画等视觉艺术形式及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的吸收,揭示各艺术形式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于多种文化的认同。本文以叶芝抒情诗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叶芝抒情诗中显现的视觉艺术元素,发掘其在选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