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混搭现代性与传统价值:日治时期台湾美术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
作者:
谢世英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良妻贤母
父权体制
日治时期
台湾美术
女性形象
-
描述:
混搭现代性与传统价值:日治时期台湾美术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观照下《梅莉丝》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
作者:
王俊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探析
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面具
原型意象
阿尼姆斯
老师
理论观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布兰特·哈特善于捕捉形形色色的西部人物的憧憬、愿望、欢乐以及难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对女性人物的描写是哈特短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变,性情各异,有些女性个性张扬、生活坎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梅莉丝,她敢爱敢恨,性格倔强、桀骜不驯、嫉恶如仇,敢于抗争教会的虚伪,厌恶周围人群的市侩;还有些女性庸俗世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如克莱蒂,她是史
-
虚幻狂妄的爱情和痴迷无望的坚守
-
作者:
聂红
朱英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克
妩媚动人
掩卷沉思
瑞德
少女时代
《飘》
三个星期
怒火冲天
鼓起勇气
塔拉
-
描述: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着笔于女主人公郝思嘉生命中最辉煌、最具生命活力又最艰苦卓绝的16~28岁这一充满青春活力又命运多舛的阶段,成功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生动丰满、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对卫希礼虚幻的爱似一条若隐若现的脉络贯穿始终、跌宕起伏。她对爱情大
-
姚木兰是“儒”而非“道”
-
作者:
赵英华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男权
完美女性
儒家思想
婚恋观
-
描述:
对于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姚木兰在哲学体系上的儒道归属问题,一直颇有争议。大多数研究者也倾向于认同姚木兰是道家,笔者大胆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姚木兰是"儒"而非"道"。本文将简单讨论把姚木兰归为道家一派的一些提法,进而从作家个人的宗教哲学体系构成,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中的原型,作家以及封建男权时代的局限,婚恋观和家庭伦理等方面探讨姚木兰符合"儒家女儿"的基本特征。
-
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女性意识和写作意义
-
作者:
沈永英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
-
描述:
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
-
赛珍珠小说《大地》三部曲的中国情结探析
-
作者:
缑英杰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中国情结
土地意识
《大地》
传统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创作存在着十分浓郁的中国情结。文章以《大地》三部曲为范本,从土地意识、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小说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
-
从《伤逝》与《中国式离婚》看中国女性的第二性
-
作者:
陈洪英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式离婚》
《伤逝》
第二性
-
描述:
本文基于《伤势》和《中国式离婚》小说文本阅读,通过对小说中子君和林小枫两位女性形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婚后的子君和林小枫回归家庭,承担相夫教子的责任,狭小的家庭空间和繁重的家务让女性丧失自我,最终失去独立意识,导致女性的悲剧。
-
浅谈淮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塑造
-
作者:
汤红英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从艺三十年来,我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如大型现代戏《血泪姻缘》中的鲁银凤、《沈正彬》中的赵阿凤等,大型传统戏《马前泼水》中的崔氏、《李翠莲》中的李翠莲、《蔡金莲》中的蔡金莲、、《血色玉麒麟》中
-
我对淮剧《马前泼水》中崔氏一角的理解和感悟
-
作者:
汤红英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戏曲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演员艺术创作的中心任务,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舞台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审美价值和艺术生命力。作为一名旦角演员,自从事戏曲表演工作以来,我在淮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其中有一般家庭妇女,也有出身名门的闺秀小姐,她们有一个共同的
-
“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家暴”叙事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暴”叙事
性别的权力关系“
媒体
家庭暴力
-
描述:
该文从转型社会的历史-社会视野出发,以媒体话语空间为研究角度,考察了"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这一个案中"家暴"叙事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认为"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存在偏向的问题,"家暴"议题中的"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核心议题属性未能得到设置与公共讨论,其"家暴"叙事是去性别化、去政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