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郑官房与郑静兰
作者: 赵青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清朝后期在嘉兴府新塍镇郑氏官房出了一位女诗人,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郑静兰(1844—1913),字松筠,光禄寺署郑宝锴女,光绪元年(1875)举人郑文同从妹,福建平和县典史范鸿书妻,范梦石嗣母。著有《绿窗馀事》、《焦桐集》、《焦桐续集》。
文学史视野下两岸四地女性文学整体观
作者: 王艳芳  召开年:2010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文学史视野下两岸四地女性文学整体观
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
作者: 李晓峰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所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文化皮影戏幕后的阴谋:少数族裔女性文学被美国社会“接受”的真相
作者: 吕晓飞  召开年:2010 会议名称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广泛问世。其中,许多作品被冠为"文学经典"而为西方读者所广泛接受。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接受"背后的真正目的以及采取的手段。本文以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后殖民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少数族裔女性文学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和方式,指出西方社会接受这些作品的阴谋:"话语霸权"施压下的误读、猎奇心理的满足和维护其主导地位的企图。
攻击方式的内隐偏好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作者: 杨璟  罗婷  申传刚  召开年:2010 会议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直接一间接、身体-言语和积极-消极三种攻击方式的角度考察攻击方式的内隐偏好以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探讨其性别差异。本研究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42名男性,50名女性)采用3(攻击方式:直接/间接,身体/语言,积极/消极)×2(目标概念:自我/非我,男性名字/女性名字)×2(性别:男性/女性)的混合设计(其中目标概念为组内设计变量),运用内隐联系测验(IAT)测量内隐偏好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探索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大连(大学)个案:“科/教、师/生、校/社”合作互动
作者: 李小江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 :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诸多学者在妇女教育和女性学学科建设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在是否应该"独立设置学科"这一问题上长久徘徊不前。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总结多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将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结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一反"独立设科"的传统做法,它倡导的是"渗透"和"互动":将妇女研究成果直接带进校区,以性别分析这一崭新视角全面参与教育改革,使妇女/性别研究原本具备的跨学科、综合性质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得
抗争之路与禁锢之锁.:从女性文学角度看四十年代丁玲与张爱玲作品
作者: 杨家慧  召开年:1996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女性文学应是指女性作家所写的反映女性生存处境和思想状况的作品,它的核心是女性作家用她们所特有的细腻柔美、富有感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揭示和描绘女性生存状态和女性意识。本文拟从女性文学角度来考察四十年代的丁玲和张爱玲的作品,分析她们对女性问题关注点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而确认二人在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地位。
战争、城市、女人:论沦陷时的上海女性文学(提纲)
作者: 杨小青  召开年:2002 会议名称 :重庆市委宣传部区域文化与文学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战争、城市、女人:论沦陷时的上海女性文学(提纲)
我观上海小说创作现状
作者: 戴翊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对上海的小说创作持一笔抹杀的虚无主义态度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近年来的上海小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我看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阎纯德  召开年:1998 会议名称 :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女作家是幸福的,因为她们能以独特的敏感和艺术视角体悟社会透视人生,于是她们的作品,便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跟随着新文学的步伐,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路程。经过“五四”时期第一代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