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女性文学形象价值的社会学思考
作者: 欧秀兰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如果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观照,中华书局1916年出版的梓潼、谢无量编著的《中国妇女文学史》或许是我国女性写作研究专著的开山之作了。今天,如果有人续写这部历史,相信丁玲其人一定会以其事、其文占据显赫的席位。人类社会是人类在自然的平台上搭建的人类活动的舞台。女性就通过自身并借助文学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和塑造自己。而丁玲极具女性色彩的创作,则为这表现和塑造的探讨提供了一个言之不尽的蓝本。女性在两性社会中
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与贡献
作者: 杜方智  召开年:1996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女性文学是以女性的眼睛、女性的灵魄来审视人生,透视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学。这种女性主体意识总是与一定的时代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交织、纠缠、联结在一起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则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像燎原的烈火,照亮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道路;"五四"运动也像响亮的春雷,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
丁玲在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 吴长华  召开年:1996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受到长期封建伦理的压制,"女子无才便是德",使得中国灿烂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就像一闪即逝的流星,女性文学难成气侯。"五四"运动的浪涛席卷大地,中国女子冲出闺阁,踏上社会,女性文学掀起了第一次高潮。"五四"运动把女作家推上了文学舞台,演出了有声有色的一幕,涌现了冰心、庐隐、冯沅君、凌淑华、石评梅等女作家群体。
丁玲·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在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作者: 陈漱渝  召开年:1996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参加这次盛会,对于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虽然有幸跟丁老有过短暂的接触,也写过关于她的回忆和几篇研究文章,但对她的作品的确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所以参加这次研讨会,对我来说是一次补课。这次会议的两个中心议题~①确定得很好,很有深入讨论的意义。估计会有分歧意见,彼此见仁见智。这也正是这两个题目出得
一段不容忽视的沉潜期——论五四前刘半农与《中华小说界》的结缘
作者: 王国伟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中华小说界》是民初中华书局的"八大期刊"之一。刘半农不仅参与了期刊的编辑,而且翻译、创作了众多小说作品与诗歌、戏剧、杂谈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半农的著译小说,较为注重社会意义与文学意味,对于开启民智、针砭时弊,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华小说界》的早期文学生涯,为刘半农投身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思想与创作蓄积。
《阿毛姑娘》与丁玲的女性文学
作者: 汪晓云  召开年:1996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阿毛姑娘,》作为丁玲女性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以《阿毛姑娘》的女性文学特征为支点,对丁玲的女性文学创作作一整体观照。马克思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过相当精确的论述:"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
《先妣薛恭人年谱》的叙事立场及薛绍徽形象
作者: 王同舟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先妣薛恭人年谱》的谱主系近代福建女作家薛绍徽。薛绍徽病逝于宣统三年(1911)闰六月,1914年她的著作《黛韵楼遗集》家刻刊行时,以其子女陈锵等人的名义撰写的《年谱》就附在书后。这是一份给人带来惊喜的文献,在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阶段之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由女性作家本人或亲属发布的如此详细的作家生平资料,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把谱主
《从隐喻到反讽:论中国女性诗歌中的修辞方式》
作者: 朴南用  召开年:2012 会议名称 :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中的国际修辞学:东亚与世界——2012年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1.引言·传统修辞学以演说家修辞技巧为手段,修辞学家或政治家为说服听众、达到政治目的而形成的。·但,这只不过是男性中心话语中产生的。传统修辞学完全排除了女性。在传统修辞学的历史上,有关女性文化和女性文学的修辞学没有存在。·我们需要新的修辞学,就是女性修辞学或者性别(Gender)修辞学。·本论文主要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女性诗歌修辞的伦理问题,用女性修辞学(性别修辞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赠给妻子的诗”与“爱怜妻子的诗”——试论李白和杜甫诗中的妻子形象
作者: 笕久美子  召开年:1991 会议名称 :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时代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那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这对于以小说为主流的近、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作家的日常生活最能暴露(说明)其精神、思想,所以在深入分析、理解他或她的文学作品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在社会学、历史学等其它领域,而且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中,这
“性别”作为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一种描述
作者: 谭湘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性别这个词的原义在辞典和个人履历表里,指人的自然属性,类属性,即男女两性的区别。进入社会日常语境,性别一词则可能承载和辨析出男女两性在诸如文化、历史、美学、社会、包括文学和人类学等多重意蕴中的区别。理论研究工作者为了强调这种属性和特征常常以社会性别一言以蔽之。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