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妇女报刊与诗界革命之延展——以《女子世界》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胡全章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清末以《女子世界》为代表的妇女报刊诗歌,以豪迈的"英雌"气概,自觉的"女国民"意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与爱国热情,以及迥异于传统女性作家的思想面貌与审美风尚,奏响了"女界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旋律,在20世纪初年以男性作者为主导和主体的喧嚣的新诗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别样的风姿拓展了诗界革命运动的疆域。清末妇女报刊诗歌从题材和精神层面丰富和发展着诗界革命运动的时代内容,从诗歌近代化变革脉络里延展
- 清代女批评家汪端“知人论世”的诗学观
-
作者:
付建舟
召开年:2013
会议名称 :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清代汪端开女批评家批评男性文人之先河,其著作《明三十家诗选》堪称女性批评实践之典范。她在批评实践中提出"知人论世"诗学观,以此评价明代三十位诗人。她独尊高启,重评前后七子以及其他诸家,同时她还把"知人论世"分别与"清真"风格、女性文学谱系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 清代女性戒子诗的母教特征与文学意义
-
作者:
曾礼军
召开年:2013
会议名称 :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戒子诗是以教化和诫勉子孙后代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体和诗歌题材。清代女性戒子诗异常繁荣,一方面在于清代父教的普遍缺位致使母教兴盛,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女性文学素养的普遍提升促使母亲能够并喜欢吟诗教子。清代女性戒子诗是清代母教独特而重要的文献资料,直接传达了母教的身份认同、教化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教化特征。清代女性戒子诗还揭示了母教在诗歌启蒙、诗教传承、家风绍继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家族文学发展的助推作用和文学意义
- 清代台湾封旌女性现象的时代变迁
-
作者:
刘佳
召开年:2012
会议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一学术回顾妇女史近些年较引人注目,研究也逐渐深化,成果亦很多。其中台湾地区的妇女史研究颇受学界关注,材料选取不断丰富,研究角度也趋向多样。首先,学术界对台湾女性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发掘。如徐学《钟怡雯散文的感性与知性——兼谈台湾女性文学》、樊洛平《男权话语遮蔽下的
- 海外华文女性书写新探:《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评介
-
作者:
吕红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文章通过对《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简要评介,分别列举了诸如陈若曦、李黎、严歌苓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其进行简要分析,由此而引出对海外华文女性书写新的探讨,女性文学的嬗变无论从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或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影响都将不可低估。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未曾有过。
-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地平线”的象征意象——解读珍妮的自我赋权之路
-
作者:
谭红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以其丰富的意象贯穿整部小说。本文将重点解读小说中地平线的象征意象对珍妮自我新形象塑造的丰富意蕴,以及从小说中地平线意象的转变来分析珍妮的自我赋权之路,从而诠释小说的主题。
- 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
-
作者:
万莲子
召开年:2007
会议名称 :“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池莉和潘诺娃的日常写实小说显示了女性写作或女性文学表达的共相性——女性格外青睐带有人道关怀意味的日常生存众生世相,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方面,从平凡人本然的生存愿望出发, 把日常生活表象视为诗性的、不乏深刻意义的载体;另一方面,隐含着双性和谐的哲理追求,反衬出离开生活实在的任何反男性或反女性的创作,都是畸态的。这种女性主义立场,也许正是人类完形文化理想期待。
- 汉代女性文学与政治
-
作者:
金璐璐
召开年:2007
会议名称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汉代女性文学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对汉代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文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女性文学的艺术特点,使汉代女性文学的这一特点得以具体形象地展示.
- 民族院校女性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本文对族院校女性学科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中国高校女性学科建设的进程与特征、民族院校开展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开设女性学和女性人类学教学的设想等进行了探讨。
- 母与女统一体的原型象征模式:迟子建《岸上的美奴》精神特征分析
-
作者:
郭力
召开年:2006
会议名称 :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不断重复着同一母题:母女统一体的原型象征模式。对这一主题式结构的本文再现成为女作家创作巨大的潜在冲动,在母与女相互寻找、认同、离合、背叛、回归中叙述着妇女生命的历史。
<
1
2
3
4
5
6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