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女性解放”的呼声: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林为智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社会气氛   时代背景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反传统   文学思潮   女性解放   现实世界   女性形象  
描述: 一、时代背景众所周知,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气氛、观念心理和文学思潮都在发生着倒退性的变化。明中叶以来具有解放气息的反传统趋向,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古已有之的人生空幻感、落寞感和压抑感,带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内
复仇女神原型的现代置换——现代女性剧作复仇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潘超青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女性   女性剧作   原型批评  
描述: 本文梳理了现代女性剧作中的复仇女性形象脉络,理清从美狄亚原型到莎乐美形象的内在发展线索,着重探讨了复仇女性形象集中出现的深层文化动因,即体现了现代女性剧作撼动男权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并指明复仇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在于将五四后戏剧文学新/旧对立的社会冲突模式提升到压抑/反压抑的人性矛盾模式,从而确立女性剧作之于现代话剧发展的深刻意义。
追求女性真正的独立与解放:解读威廉·特雷弗《花园里的婚礼》中德芙拉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榕烽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爱情   里斯   家庭天使   维多利亚时期   爱尔兰   新女性形象   婚礼   花园   旅店   短篇小说  
描述: 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928-)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得到全世界认可的爱尔兰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于1928年5月24日出生在科克郡米切斯镇的一个信奉新教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在银行任职的父亲经常调职,他在儿童时代常随家人在爱尔兰南部的数个城市之间迁移。1950年特雷弗毕业于都柏林郡的圣三一学院,195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行为的标准》(A Standard of Behav-ior),但没有获得好评。但1964年的《老朽男孩》(TheOld-Boy)和1965年的《旅店》(The Bo
真实与和谐的冲突:论孙犁小说中女性书写的局限性
作者: 陈坤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小说   阴柔之美   冲突   女性书写   局限性   荷花淀   女性参与   女性形象   战争   和谐  
描述: 孙犁的小说是雅致的,尤能突出这一特点的就在于他对女性形象的阴柔之美的着力刻画。这是孙犁开辟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仅使孙犁收获了体制内的成功,也使孙犁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孙犁曾说:"新文学之所以多表现妇女,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来,妇女的苦难更深重;在今天,她们的新生解放,也更值得欢喜表扬和拥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
作者: 张鸣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文化   女性审美   异化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审美出现向传统回归,而由于媒介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这种女性审美观念的异化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广泛。文章以为,重建平等的性别审美观念,必须协调、平衡现实存在的各种冲突,建立平等的性别审美关系的媒介环境,对现代女性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则天的政治颠覆与唐传奇的女权伸张
作者: 吴毓鸣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倾诉   政治隐喻   唐传奇   女权伸张  
描述: 唐传奇的女性形象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此前研究唐传奇的学人更多论及鲜明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就是论及女权话语的学者亦忽略武则天政治颠覆的历史语境。本文从唐传奇女权意识张目,探寻政治隐喻与文学倾诉的女性话语情结。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作者: 涂秀虹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戏   搽旦   故事形态   情节模式  
描述: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男性中心意识   革命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温柔、纯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天使型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时代依然蒙昧从夫的封建妇德典范。她们所尊奉的奴性化的爱的哲学,慰藉着受难中、奋斗中的男性主人公;她们受难甚至于死去的悲惨命运,成为男性叙事控诉罪恶社会、封建家庭的有力证据;她们的出走、新生,表达的也只是子辈男性、受压迫阶级男性拯救自我的希望。文学作品中天使型女性形象的存在,独独遮蔽了女性自己的生命经验,失落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这从性别意识角度暴露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不足的价值缺陷。
一个倔强的求索者——莎菲形象之我见
作者: 林应清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莎菲   大革命失败后   日记   丁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  
描述: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吴趼人小说中过渡女性蕴蓄的时代精神
作者: 萧宿荣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小说   晚清社会   女子   婚姻   小说家   时代精神   女性形象   二十年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描述: 吴趼人是晚清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以暴露为批判,坚持真实性的创作原则,对晚清社会尤其是官场中的形形色色的“怪现状”予以毫不留情地摭拾、指摘,作了辛辣的嘲讽和批判,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晚清社会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较清晰地揭示了晚清政治窳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而他的社会小说恰才刊行就引起了社会的共鸣。时人称其为“近世小说笫一手”,是公允的。本文将论及的是常被人们忽略的趼人写情小说以及社会小说言情章节中的几个过渡女性形象,因为这些形象不仅曲折微妙地呈露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时代信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