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翠湘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惠特曼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外父系文化充斥着对女性的歪曲与敌视.检视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我们惊喜地发现,惠特曼对女性十分尊重.他以博大的胸怀、火热的情怀讴歌女性、赞美女性、同情女性,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积极的女性观.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各异,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深情.他诗歌中的母系文化烙印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
大众媒介建构的女性形象:社会性别视角的诠释
-
作者:
李琦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大众媒介
女性形象
-
描述: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
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两性社会关系
-
作者:
王志钧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对平等
广告文化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完整人格
-
描述:
女性形象在我国目前的商品广告中占有很高比例,但是往往角色单一,模式固定,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在广告中为女性形象乃至通过广告媒体为女性文化、女性的社会地位设定“应然”的状态,表达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本文试图透过日益强烈地影响文化时尚乃至整个大众文化价值理念的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来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归宿;扬弃女权主义平等与差异之争,从完整人格意义上寻求女性的解放(或说两性的解放)以及广告文化的发展趋势。
-
《第二十幕》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轮回
-
作者:
姚艳玉
姚艳林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二元三人模式
《第二十幕》
女性命运
-
描述: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
论池莉、何顿市民小说的人物形象
-
作者:
李希光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顿
个体户
池莉
市民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池莉、何顿都以写作市民小说见长,在他们笔下,小市民们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百态图: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和欲望所包围;他们想冲出生活的牢笼却又无能为力,即使有幸摆脱了贫穷生活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丰富多彩的人物刻画当中,池莉更擅长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何顿则在对个体户的叙述上得心应手。
-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女学生会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论留日女学生会与《留日女学会杂志》
-
作者:
刘人锋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改良
《留日女学会杂志》
妇女解放
留日女学生会
政治改革
-
描述: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思考
-
作者:
黄清玲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思考
20世纪90年代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
午梦堂作家群的文学成就
-
作者:
彭娟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午梦堂
家族文学
文学成就
女性文学
作家群
-
描述:
晚明时期在吴江地区形成了“午梦堂”作家群,这个作家群以叶绍袁、沈宜修夫妇和其四女七子为核心,囊括了叶、沈两大家族近20人。其特点表现为:以血缘纽带为核心,一代乃至数代的家学传承为特色;无论是叶绍袁本人,以叶燮为代表的子辈,还是沈宜修母女都体现了极高的文学才华,尤以女性文学成就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