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文化视域:中西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兼谈元稹与弥尔顿的悼亡诗
-
作者:
王怀昭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弥尔顿
中西方悼亡诗
元稹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西方悼亡诗虽然由于文化语境而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用哀伤的调子唱出的赞美诗。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型的,而西方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多纯洁貌美。这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化是道德文化,男性往往追求社会价值,家庭只能退居其次。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牺牲者,只有当她死亡时,男性才能体会其重要性,于是悼亡诗成为彰显妻子美德的颂歌。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抽象性和分析性、个体本位的人本主义特性使西方人崇尚理性和自由,注重表现自我情感,女性被看成独立的个体,此外爱美的传统使妇女具有较高的社
-
经典传说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以李碧华《青蛇》为例
-
作者:
张衡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蛇》
主题解构
女性意识
形象颠覆
-
描述: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
钟摆式生存:“六六”影视改编中的新时期女性形象
-
作者:
楼莹璐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代女性
钟摆
对立
统一
-
描述:
根据作家六六原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存在着一些对整部作品构成意义重大的女性形象,而在这批女性中又以70年代末8、0年代后的女性为中心,这部分女性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而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特性,与此同时却无法摆脱作为女性个体的传统特征,于是她们就如钟摆一般在现代与传统这两极之间摇摆,但是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它存在于一种对立统一的状态之中。
-
图说女性:以民国时期《北京画报》中女性图片为个案的分析
-
作者:
王鑫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图片
建构
图说《北京画报》
生活图景
-
描述:
《北京画报》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活跃在北平的重要报刊之一,其中大量的女性图片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北平都市女性生活的基本风貌。女性在旧美与新尚、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转移在小小的一张报纸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北京画报》虽无主观构建都市女性生活图景的意图,但是其中的女性图片却直观、生动、真实地呈现了都市女性生活的一个个现场,介于五四新女性和摩登女郎之间且独有京韵的女性,成为画报中女性形象的集中表达。
-
《黄色糊墙纸》中“疯女人”的失语与顿悟
-
作者:
毛春华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顿悟
失语
赋权
-
描述: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一部力作。通过对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疯癫历程的描述——从失语到顿悟,旨在揭示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在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下的窘境及如何在压迫中寻找自我和解放自我,从而证实妇女获得自由和自我赋权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两性和谐共处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