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作者: 段淑芳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男性书写   小说  
描述: “五四”时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女作家们服膺时代吁求,以呼唤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声音融入了新文学的多声部合唱,并掀起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她们始而用自己的心和笔书写真实的“自我”,同时,男性形象也进入了她们的文学视界,且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显示出别样的风采。五四女作家并未注重小说中两性世界的均势共建。她们对女性投入了过多的审美观照,从而使男性形象逐渐淡出了其创作的中心视点,成为徘徊于作家审美视域边缘的真正的“他者”。虽然女作家们多无意于男性形象的精心建构,但男性形象在文本中客观
津岛佑子文学の女性意识について
作者: 杨希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津岛佑子   母性   女性文学  
描述: 日本文学界很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太宰治的二儿。1947年3月30日出生于东京。大学期间她作为《文艺首都》的同人开始写小说,因新人女作家而备受关注。1976年凭借《猎殃殃草似的母亲》获得第16届田村俊子
“80后”女性体育价值观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作者: 张欣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体育价值观   “80后”   女性  
描述: 本文主在探讨“80后”女性体育价值观,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她们价值观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获得详实的研究材料,以南京市部分“80后”女性和大众健身场所健身教练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最大旋转,对“80后”女性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 研究认为,“80后”女性体育价值观,是指“80后”女性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体育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她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决定着其对体育活
当代印度女性的新形象:论R.K.纳拉扬《画广告牌的人》中的黛西
作者: 王春景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广告牌的人   印度女性   黛西   R.K.纳拉扬  
描述: 纳拉扬的长篇小说《画广告牌的人》塑造了印度当代社会的新女性形象黛西。黛西摆脱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家庭、社会和男性的关系超越了传统规范,献身社会事业成就了自我。这一形象比纳拉扬早期作品中的新女性具有更深刻的女性解放的思想内涵,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女性新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新观念。
日常生活与女性话语的同构:对《富萍》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 黄昕烨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富萍   日常生活  
描述: 王安忆的小说<富萍>避开时下流行的所谓"身体写作".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和女性经验重写了"五四"叛逆的女儿追求自主婚姻的故事.作者的女性身份及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市民世界的自觉意识,使她的创作渗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鲜明的女性立场.本文借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富萍>,展现王安忆于市民世界的日常生活中赋予笔下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和精神追求.
《来来往往》中三位性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
作者: 王萃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传统女性   回归  
描述: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来来往往》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作者塑造了段莉娜、林珠、时雨蓬三位性形象,她们是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女性的代表。文章通过对这三位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反思中国女性的文化观念,探寻中国女性的生存意义的开放式教师
完整的自我与和谐的统一:从《日常家用》中的迪伊看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作者: 万冰清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妇女主义   美国黑人女性   寻根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对黑人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常家用》是体现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通过其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在其寻根过程中表现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在这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作者沃克追求完整的自我与和谐统一的妇女主义思想。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作者: 顾正龙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范围   女性意识   新课标   妇女解放运动   高中语文教材   嬗变   人文主义思想   女性生存状态  
描述: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女性也开始觉醒,一些先驱者,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开始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生存命运的把握,发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呐喊。事实上,任何一种思潮的产生都有其延续性,从《诗经》到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
女性主义的悖论: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家庭观
作者: 董晓烨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姆齐夫人   悖论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塑造了一位大地之母形象的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作者对这位出色的女性形象赞誉有加,然而,通过细读和严格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位近乎完美的女主人公身上,时常会显现出她对自身处境的困惑与不满。实际上,通过拉姆齐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伍尔夫探讨了妇女的两难处境这一主题,从而表现了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一个侧面,即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定位的思考。
意义之狂欢:试探讨美国杂志广告中女性身份的复调现象
作者: 丁少彦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文化政治   杂志广告   女性身份   女权运动   生理性别   广告形象   女性话语   反叛性   性别身份  
描述: 在美国杂志广告的形象再现中,女性形象通常被类型化1,女性身份被权力话语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但是在女权运动40多年后的今天,广告女性形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迥异于传统形象类型的新符号,从而动摇了女性话语
< 1 2 3 ... 95 96 97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