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回归
作者: 耿泽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高中语文教材   缺失   回归   性别公平  
描述: 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实现性别公平一直是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当前使用的多数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角色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针对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和语文社版四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女性角色缺失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同时对国内外关于教材性别角色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女性学的相关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高中语
微笑中的坚定反抗:《父亲的微笑之光》研究
作者: 郭旭峰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沃克   反抗性   《父亲的微笑之光》  
描述: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主题深刻、形式独特,尤其是作品对父权制的批判,对种族歧视的声讨以及对基督教虚伪的揭露等使其成为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首先,艾丽斯·沃克的经历坎坷,小说既是作家自身生命历程的写照,也是时代的反映。艾丽斯·沃克以自己身为一个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并放眼于同她一样的黑人女性同胞受压迫的境遇,运用犀利而深刻的笔触描述了处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自我挣扎和救赎。其次,小说具有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立场。《父亲的微笑之光》涉及面比较广泛,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突围与陷落
作者: 张文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纪末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突围与陷落
绽放在绳索般的道路上:再论陈染及其创作
作者: 王婷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锋特性   文学创作   陈染  
描述: 陈染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特立独行的重要作家,就像她自己所言,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主流作家。自八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陈染始终坚持在主流文学之外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始终坚持以高度自觉的性别意识将创作的笔触深入到女性的心灵腹地,表现被历史和社会遮蔽已久的女性的生命经验,表达女性视角下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与洞察,探讨人类的生存困境。陈染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她极端个人化的女性书写,大胆的身体话语以及深刻的性别意识,都带动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使她的创作像一面旗帜,宣告中国女性文学进入到新
欲望之旅:对《他们眼望上苍》拉康式的解读
作者: 高先苗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康   欲望   《他们眼望上苍》   珍妮  
描述: 左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被视为非裔女性文学经典,小说于1937年发表,但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小说成功塑造了珍妮·克劳福德(Janie Crawford)这一新黑人妇女形象,她勇于反抗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压迫,不断寻求自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逐步成长为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成熟妇女。赫斯顿对于珍妮所承受的双重压迫的描写充分象征了美国黑人广
爱的变奏 化不开的情结:论张洁小说中的爱情观
作者: 曾晖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小说   爱情观   女权主义  
描述: ,最终冲破了男权话语的牢笼。吴黛英在《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中指出,张洁的作品是“当代中国文学中女性和自我意识体现得最强烈、突出的代表,向广大妇女展示了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1]张洁自1978年
在异化的现实中感知朦胧的未来:川上弘美小说研究
作者: 宋立坤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特点   异化形象   川上弘美   创作主题  
描述: 川上弘美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在踏入文坛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多彩,有小说、随笔、评论等多种体裁表现方式。其中小说篇目最多,最能代表川上弘美的创作特点。川上弘美的小说具有深刻的主题,而且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她的小说表现了对冷淡人际关系的关注,对现代女性在爱情中的自我觉醒、爱情观发展的阐释,对停滞、破碎、病态家庭的关注。三个主题递进的表达了川上弘美对个体、群体、社会整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展现出一个作家创作思想不断成熟升华的过程。川上弘美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异化”形象。这些形象是个
从激扬到幻灭的性爱救赎之路:张洁小说的爱情观综论张洁小说的爱情观综论
作者: 孔倩楠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小说   爱情观流变   女性救赎  
描述: 进入女性文学狂欢节的新时期,被陈思和先生称作“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的张洁扛起了妇女解放的大旗,叙述女性故事、书写女性人生,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给新时期文坛带来振聋发聩般响声。她把现实生活中最蔑视的心灵隐秘化为撕心裂肺的呼唤,展现了女性追求全面解放的充满磨难的艰苦历程,创造了一个既洋溢着灿烂理想主义色彩,又贯穿着激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的双重世界。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再到《知在》,张洁写爱情,说爱情,观察爱情,思考爱情,似乎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爱情,又似乎一辈子都没有靠近过爱情
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诗作综考
作者: 董倩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氏   家族   诗人   清代   诗作   女性  
描述: 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群体①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据着特殊地位,其人数可考者达三、四十人,可考诗作达三十余部,作品共计有千余首。其代表诗人有颜小来、孔丽贞、孔璐华、孔素瑛、孔传莲、孔广芬、孔宪英、孔淑成、孔祥淑、叶粲英、叶俊杰、朱玛等。这一群体诗人数量之大,诗作之丰富,为清代女性文坛所瞩目。从外部来看,这一女性家族诗人群体呈现出若干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出身于文化型家庭,其身份或为名父之女、才士之妻、令子之母,群体中多孀居者,在籍贯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等。这一孔门圣裔女性诗人群体的出现,不仅与地域经济、文化的发达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的自恋倾向
作者: 李美皆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倾向   现代女性文学  
描述: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的自恋倾向
< 1 2 3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