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究生求职困境之思考
作者: 张翠花   来源: 中国研究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研究生   中文专业   性别歧视   女性人数   笔试成绩   硕士研究生   毕业求职   择业观念   专业知识   研究生就业  
描述: 每年备战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男女比例上女性总是遥遥领先,2015年也不例外。2015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笔试刚刚过去,同样在庞大的人群中,女性的人数也不少。面对着"研究生就业比本科生难,女性
鲁迅和林语堂女性叙事的解构
作者: 吴毓鸣   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女性叙事   “二元”和解  
描述: 鲁迅在文化视阈下呈现女性悲剧,林语堂在自然视阈下呈现女性喜剧,其女性叙事大相径庭,为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话语版本。然而,鲁迅和林语堂以关怀女性为核心的意义生成方式和话语言说方式,往往因为"二元对立"法则变异为某种文化权利符号的政治解读功能。其实,"文化形成"和"自然造物"是中国现代女性乃至当代女性必须面对的文化叩问。应改变论高下比优劣的批评模式,以"文化"观照"自然",跨越"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话语围栏,从不同话语表述入手,探寻鲁迅和林语堂"二元"走向的思想意脉,在女性研究的框架内解构女性思
妇女组织公共外交模式初探
作者: 陈雪飞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费舍尔   全球公共产品   公共外交   妇女权益   国际形象   妇女组织   贡献力   外交模式  
描述: 妇女组织或机构所推进的妇女权益事业是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妇女组织或机构在这一公共产品中的贡献力,势必影响该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借鉴费舍尔的公共外交续谱,结合具体案例,对妇女组织的公共外交进行了初步探讨.
浅论梁启超的妇女解放思想
作者: 王娜   来源: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倡女学   戒缠足   禁早婚   女权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华夏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救亡图存之道。在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运动带动下,妇女解放思想和理论也得到了宣传和发扬,近代妇女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梁启超就当时的早婚习俗、女子教育、妇女运动等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远见卓识,也有一定的局限。
先唐仙形象研究
作者: 张月   来源: 北华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神   形象嬗变   道教   女仙  
描述: 仙,通常情况下,往往泛指女性神仙。仙似一颗耀眼明星绽放于中国文化之中,是世人集美好、圣洁、神力等种种寄托、愿望于一身的美貌非凡的女性形象。但是,这并不是仙的本来面貌,仙是经过一系列嬗变才最终
“满洲国”妇女史研究
作者: 鲍海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洲帝国道德会”   “满洲国防妇人会”   “王道妇女”   “新女性”   “满洲国”  
描述: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对东北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日满统治者认为女性群体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他们极力宣扬妇女的重要作用,塑造女性角色;而妇女在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也在一步步走进统治者规定的路径。整体呈现出的发展路径是:意识形态的构建、伦理观念的尊崇、时代潮流的迎合、妇女组织的建设。具体说来:统治者立“王道”思想为统治思想,择“王道政治”为其政治形态,进而提出一特定称谓——“王道妇女”。践行“王道妇女”,不只是需要妇女尽到家庭责任,还要求妇女承担国民义务。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传统
女性学之火入中国:女性研究的历史、哲学及文学读物
作者: 屈雅君   简秀文   来源: 大学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自由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学   西方女性主义   《第二性》   跨学科性   玛丽   性别研究   内涵实质  
描述: 对于国内许多人尤其是高校学生来说,女性研究并不陌生,但是能准确理解这门学科内涵实质的人并不多。女性研究,也称女性学或社会性别研究,它是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进行全面研究的、具有鲜明跨学科性质的学科,其目标是真正实现女性全面平等自由,"女性研究"至今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它是一个不断被描述、发展的学科。
永恒的老女孩许鞍华
作者: 藻灵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拍戏是我和社会接触的方式 “见到生人会局促,讲起话来有些笨拙,一拍戏马上陷入焦灼,需要不停吸烟,靠药物来维持睡眠。”这是许鞍华平时的状态。作为在文化夹缝中寻找自我的香港人,许鞍华常常以“边缘人”的身份自居,她靠拍戏来养活自己,并热衷于发现那些跟自己处境相似的角色。 在许鞍华导演的影片中,女性角色往往都与困境结缘,《女人,四十》中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阿娥、《桃姐》中性格倔强且老病缠身的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做工供弟弟们读书的港妹阿贵,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女性形象,都在默默承担生活。
超越性别一起飞——虹影《饥饿的女儿》女性叙事的文学意义
作者: 李茂丽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虹影   叙事   女性  
描述: 作品以绵延有力的叙事,不仅从自然属性层面肯定女性的阴性特质,并从社会属性层面张扬女性对自由的追求权,审视女性甚至是人类的生存困境,拓展了女性深层个性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空间,坚守并扩大了女性文学的影响。
妇女与抗战:抗战时期的甘肃妇女慰劳会述论
作者: 尚季芳   原世聪   来源: 档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妇女慰劳会   抗日救亡   妇女解放   抗战时期  
描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局面迅速形成。随着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的成立和中共甘肃工委的重建,在党的领导下,地处祖国西北的甘肃省兰州地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三百多万同胞觉醒并行动起来,开展了诸如募捐、文教、宣传、救济等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甘肃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 1 2 3 ... 8 9 10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