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观
作者: 惠百团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爱情   理性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当女性对于爱情的直面、探讨和表达日趋深入的时候,因心理和观念的滞后而带来的爱情问题或悲剧故事当大大减少,但是,当看到当代一些女作家的小说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估计太过乐观了,一些传统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持久而又深刻,至今仍然是笼罩在一些女性心灵上的厚重阴影,而且阻止了她们对爱情的正视和追求幸福的可能性。
尴尬:中国女性文学的境地
作者: 刘芝璐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女性作家   女性经验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男人和女人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尴尬:中国女性文学的境地
女性文学话语的自述——论《诗经》女性审美特色
作者: 马凤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积淀   硕人   男权意识  
描述: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审美注重娇弱、柔美,具有摆设化、宠物化、奴仆化的特点,甚至女性也以此标准自我塑造。《诗经》中的女性却以一种迥异的面目出现,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当我们惊诧于这些高大健壮、任性乐观的女子时,我们不禁自问:令人奇怪的是她们还是后人?后代女性与《诗经》中的女子相比失去了什么?
女性学教学在亚洲的发展——记“女性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
作者: 刘霓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   香港   女性学教学   福特基金会   中华女子学院   日本   印度   “女性学教学本土化  
描述: 女性学教学在亚洲的发展——记“女性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续)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经验   方法论   现象学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视角   理论思考   回到事物本身   学科建设  
描述: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从女性文学透视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
作者: 李秋菊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意识   女性   性别  
描述: 女性文学和以男权话语系统为主的传统文学一样,都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特殊,因而女性文学也显得“另类”。该文从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文学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自觉的演变和特点,认为女性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并养成自主的品格,建构女性自身的文化。
性别视角的转换和女性意识的削弱--女性文学从小说到电影的文化反思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转换   性别视角   削弱  
描述: 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 ,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然而由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 ,原作所具有的女性立场、所体现的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往往被消解了 ,而代之以或隐或显的传统男性视角。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论9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资源
作者: 李娜   王丹丹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解构主义   “后现代”   现代主义   女性创作   台湾女性小说   后现代语境   女性主义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论9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资源
一部标志女性意识流变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力作--读赵玫小说《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女性意识   赵玫   女性文学   发展   《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复调小说  
描述: 一部标志女性意识流变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力作--读赵玫小说《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
论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文学出路的探索——以《教师》为例
作者: 张瑾   齐秀坤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男性叙述者   模仿男性   《教师》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着力探讨女性问题,其鲜明的主观性和强烈的反抗意识为读者和评论界所瞩目。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传统观念规范着女人的形象,传统的文学模式规范着女性的写作。处身于男性为中心的小说话语中,勃朗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作者身份的焦虑。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自我隐匿而不是自我表现。
< 1 2 3 ... 86 87 88 ... 124 125 1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