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灰姑娘到独立女性
作者: 龚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女性角色   奥斯汀  
描述: 。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表明了她们各自对女性地位、女性创作等方面的观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奥斯汀和伍尔夫笔下的主要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刘向《列女传》
作者: 邹剑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列女传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面对刘向《列女传》这样一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妇女专史,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看待《列女传》的现代阐释问题。文中对《列女传》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妇女生存空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继而对《列女传》中涉及到的众多女子形象按照母亲形象群、女儿形象群和妻子形象群三大类进行归类和分析,以说明刘向或者整个社会对各类角色的理想和期待。最后对刘向《列女传》到历代史书《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群的流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探讨儒家社会对女性的塑造和规训。
飞散的女性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飞散的女性   文化认同   特点  
描述: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
走近华裔女性
作者: 李敏洁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后殖民   沉默   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汤婷婷的《勇士》和谭恩美的《喜福会》自问世就一夜成名,在读者和批评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众多华裔文学作品中被谈论最多,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汤婷婷和谭恩美从自身经历出发,真实描述了华裔女性的生存
女性高管带来更高的公司收益?
作者: 惠正一   来源: 企业家信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机构   500强企业   财务业绩   高管   公司收益   非营利性   女性  
描述: 非营利性女性研究机构Catalyst的研究报告显示,在500强企业中,女性高管较多的公司比那些女性高管较少的公司拥有更好的财务业绩。
沉沦与抗争——已故上校的女儿与马贩子的女儿之比较
作者: 梁艳玲   来源: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沦   丧己   葆真   抗争   精神境界  
描述: 本文从社会背景、精神境界、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的角度对《已故上校的女儿》与《马贩子的女儿》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揭示造成他们不同命运的复杂根源,以此来启迪现代女性如何规划人生、把握命运。
失声的女性——论《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
作者: 黄秀国   来源: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力   美人鱼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海的女儿》是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的著名童话作品。它或者被解读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对于人类的灵魂的赞美和热爱。但是美人鱼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被迫失去声音,被剥夺了话语权力的女性形象出现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话语分析和女性批评的角度略作浅析。
托尔斯泰:与时俱进的作家——浅谈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托尔斯泰   妇女观  
描述: 托尔斯泰早期的妇女观比较保守。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俄国妇女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后来不仅改变了早期保守的妇女观,而且在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反抗的女性形象。
女性“挑食”能祛病
作者: 连淑兰   来源: 神州民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生素C   危险性   祛病   胆结石   研究人员   防治   胆固醇   女性  
描述: 多吃鲜橙防治胆囊炎 美国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对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调查,发现有2/3是女性。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多吃橙子对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和果酸可能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胆汁与胆固醇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胆结石引起胆囊炎的危险性。[第一段]
《符号:文化与社会中的妇女》评介
作者: 陈慧平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范围   社会实践   女性主义运动   文化   评介   妇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研究  
描述: 妇女研究不是偏于一隅的“圈内学术”,它既需要立足于本土的社会实践,又需要与世界妇女运动和思想潮流相激荡,无论是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基础的妇女理论,还是吸取以社会性别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话语,都应具有全球化视角。迄今为止,世界范围的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自20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第三波女性主义”(也称“后女性主义”)的阶段。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时代背景进一步发生转换,女性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理论内部亦错综复杂、争论不休,“女性主义向何处去”等核心问题尚无定论
< 1 2 3 ... 7 8 9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