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公共形象(1558-1603)
-
作者:
姜宗承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伊莉莎白一世
英格兰
-
描述:
十六世紀歐洲的政治以男性統治為主,不過女性在政治上也逐漸嶄露頭角,女攝政與女王的相繼出現展現了女性的統治能力。女性統治思想在此時也開始發展,贊成女性統治者的理論家,以西方古代歷史的女性統治範例來證明
-
近三十年来西方学者的中国妇女史研究
-
作者:
刘献花
来源:
宁波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方学者
研究特点
中国妇女史
-
描述:
本文主要就30年来西方学者的中国妇女问题研究展开论述,旨在全面概述西方的中国妇女史发展历程;着力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研究特点;探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西方的中国妇女史发展的主要历程:“传统妇女史”时代没有专门的妇女史研究理论,只是尽量多的发掘历史文献中关于女性的记录;随后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极力争取女性权力的“女性主义史”,这一阶段的妇女研究虽然有“女权主义”理论作指导,但是由于一味强调女性权力体现出较强的政治倾向性;近几年出现的“社会性别史”研究,只把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脱却红妆入空门:女尼谷虚生平考述及其与祁氏家族女性交游探析
-
作者:
李贵连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
谷虚
俗家身份
交游
-
描述:
明末清初以商景兰为领军人物的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群体。女尼谷虚作为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的重要交游对象,对她们的思想及文学创作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材料,考证谷虚的俗家身份,勾勒其生平,同时探析谷虚与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的交游情况。
-
阿特米西亚的愤怒:欧洲女性主义艺术探源
-
作者:
刘丽荣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十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作品
苏珊娜
西亚
创作
女性形象
卡拉瓦乔
女性美学
-
描述:
西方女性艺术史可以被看作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妇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论建筑在社会历史方法论,即所谓新艺术史的基础上。1971年,美国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发表题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论文,确立了女性艺术史独立的研究方向。与女性主义运动最初感情的、个人的、主观的、甚至激进的色彩不同,女性艺术史从一开始就强调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历史分析。女性艺术史以阐述女性对艺术的贡献为己任,研究范畴主要在于:
-
郁达夫笔下的凄与妾——男权视角下的女性想象
-
作者:
刘炳如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女性形象
自身分裂
-
描述: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笔下两类女性形象的阐释,揭示出作者在不自觉地状态下流露的男权立场,以男权视角塑造灵肉分离的女性.借此探讨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郁达夫在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夹缝下自身的分裂.
-
郁达夫笔下的“妻”与“妾”:男权视角下的女性想象
-
作者:
刘炳如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女性形象
自身分裂
-
描述: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笔下两类女性形象的阐释,揭示出作者在不自觉地状态下流露的男权立场,以男权视角塑造灵肉分离的女性,借此探讨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郁达夫在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夹缝下自身的分裂。
-
没落土司制度的牺牲品:试论《尘埃落定》中女性的悲剧
-
作者:
赵永胜
来源:
世纪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品
土司制度
女性形象
-
描述: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至衰的历史,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世道人心,表现了土司制度从繁荣昌盛到最终的土崩瓦解。小说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历史和民族生活环境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人生,展示了自己的悲剧命运。无论是土司太太、女儿等上等"骨头"女人的悲剧,还是侍女、农奴的女儿们等下等"骨头"的女人的悲剧,都是权力政治和土司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是命运和制度的悲剧,表明了旧中国土司制度下,男人与女人、主子与奴隶间的不平等。旧中国农奴制度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是她们不幸的根源。
-
论女性受众在大众传播媒介下的被动与沉默
-
作者:
原洁
付治涓
来源:
新闻三昧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教育
大众媒介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妇女形象
女性受众
大众传播媒介
女性形象
男性
社会群体
-
描述:
对于媒体受众的研究从来都不能忽略女性受众这一社会群体。这一群体规模庞大,为大众媒介的主要传播对象之一。然而,就性别而言,女性受众却始终表现为被动与沉默。
-
"水与火的缠绵"——试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牛彦飞
李丽华
来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自我
小说
-
描述:
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小说长于对女性心灵的开掘,其许多作品都集中观照和展现了女性生存本相.从她早期作品中的"贤妻良母"型到对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池莉塑造了一批行走在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同时,池莉又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从而凸显了女性意识在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不断觉醒和成长的水与火的缠绵般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
论17年历史剧创作中女性话语的形态与特征
-
作者:
温潘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拟代女性写作”
双声话语
17年历史剧
-
描述:
建国后17年间的历史剧创作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和女性话语的言说是由男性史剧家们代言并完成的,这其实就是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拟代女性写作传统。男性史剧家们通过历史女性形象曲折隐晦地表白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归属和对政治文化权威的臣服,并以之演绎各种流行的政治理念。历史剧呈现出一种双声话语的不协调状态,共同的类的特征遮蔽了女性的自然特征,使得对历史女性形象的刻划有明显的公式化与符号化倾向,包括对爱情题材的表现。只有少数史剧家尊重并赋予女性历史人物形象以自己的意识与声音,但较之20、30年代史剧中女性以叛逆姿态的隆重登场